塔云山下扶贫人 记镇安县纪委驻安坪村第一书记吴常锋
刘方健 刘婷
从2016年下半年起,在镇安县柴坪镇安坪村山村小道、农家院舍、田间地头,多了一位头戴草帽、身形微躬、略带疲倦的身影。两年来,他走村串户,访贫问苦,摸村情、理思路、抓落实、建设施、兴产业,使一个昔日的瘫痪班子重新焕发活力,使一个落后的村子发生显著变化。他就是镇安县委廉责办主任、县纪委驻柴坪镇安坪村第一书记吴常锋。
2016年机构改革,镇安县灵龙镇被撤并,该镇镇长吴常锋被组织安排担任县委廉责办主任,他服从组织安排走马上任。同年,脱贫攻坚进入了攻坚期,为了确保如期脱贫摘帽,镇安县纪委要派一名科级干部担任安坪村第一书记,他又被单位派去担任此职。面对这种“实职”到“虚职”、“镇官”到“村官”的变化,昔日好友开玩笑奚落他,说:“你的官怎么越当越小呀!”这些话虽然对他产生不小的打击,但他却说:“既然是组织交给我的任务,不管职位高低,再苦再累都要全力以赴去完成,而且我还会努力地做出成绩。”
安坪村是镇安县有名的贫困村,它的有名一方面来自于全县著名景点——塔云山景区位于该村,一方面是他落后的现状和较大的贫困面。该村由原塔云山村和安坪村合并而成,基础设施落后,村情复杂,居住分散,全村有贫困户139户432人。特别是原塔云山村的六、七、八组,交通条件十分落后,吴常锋初到时只有一条农用车道,一遇雨天车辆就无法行驶,未通移动信号,可以说是“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三个组100多户群众仅有4家盖了楼房,10多名小伙到外地做了上门女婿,还有20多名小伙打着光棍。
面对安坪村艰苦条件和落后的面貌,他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带领着全村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今年8月,安坪村被镇安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授予“脱贫攻坚红旗村”,近日吴常锋被提名为省级优秀第一书记,消息传来,镇安县纪委一片欢腾,安坪村干部群众个个为他竖起大拇指,认为他是当之无愧。
建强队伍打基础
1994年从部队转业回乡的吴常锋一直在乡镇工作,先后担任武装干部、人大主席、乡长等职务,长期的基层工作经历让他深知村级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知为行之始”。上任伊始,他清醒地认识到这届的第一书记主要任务是脱贫攻坚,为此从抓脱贫攻坚政策学习入手,深刻研读中、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相关政策和文件。近两年来,他自己记满了三个笔记本,对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八个一批”等相关政策烂熟于心,特别是对全村139户贫困户家庭成员、脱贫进度、产业发展等情况以及对如何当好“第一书记”有了更加全面和清晰的认识。
改变贫困面貌,就必须发挥好村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他从解决班子成员观念入手,建立每周村干部学习、落实“6+x”主题党日等制度,定期组织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脱贫攻坚相关规定,使每名村干部明法纪、懂政策、会工作。定期组织召开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开展“三会一课”,增强村组干部的党性意识。在2018年初村“三委会”换届工作中,针对原任班子软弱涣散的现状,他积极向镇党委建言,协助镇党委对村“三委会”班子实行了集体“大换血”,使换届后的村班子年龄结构、人员结构、布局结构更加合理,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明确目标理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为了全面真实掌握村情、了解民意,他跑遍了安坪村的山山水水、沟沟岔岔,不知道与其他村干部争论了多少次、与群众座谈了多少次,与部门对接协调工作更是不计其数,硬是靠着军人执着而坚毅的品格,掌握了全村的第一手资料。新任村党支部书记高昌霞说:“吴主任的工作作风太扎实了,他掌握的情况好多我都不了解。”他在对村情实际的深入思考中,找准了脱贫攻坚与村情实际的结合点、与贫困群众意愿的平衡点,为该村提出了“长抓种养业、短抓服务业、农闲搞副业”的发展思路。
他注重发挥县纪委监察委包扶干部的作用,根据每个贫困户的情况,将县纪委32名干部根据职务高低、能力大小分别与72户贫困户结对,做到因人包扶、因户包扶,提高了包扶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高欣是安坪村七组的一名孤儿,父母早亡,被列为村里的贫困户,但她学习一直很好,2017年考入大学后,面对学费无着落的难题,吴常锋万分着急,经过对接沟通,他安排县纪委一名副书记专门包扶高欣,后来这名副书记通过个人关系,联系相关企业为高欣落实了四年的学费和生活费,确保高欣按时入学。高欣逢人便说:“朱书记、吴主任真是我的大恩人!”
注重实干兴产业
吴常锋常讲:思路再好,若不付诸行动只能是一纸空文。担任第一支部书记期间,他积极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扶贫先扶志”。为了激发贫困群众的脱贫动能,该村先后开展扶贫政策有奖知识问答活动两次;建立爱心超市,对贫困户进行积分制管理;同时开展“好媳妇”评先活动,组织开展精神脱贫文艺汇演,让群众明白脱贫光荣、贫穷可耻。
脱贫摘帽,贫困户收入是关键。他多次召开村、组干部会讨论安坪村产业发展问题,经过反复论证,提出了“长抓种养业、短抓服务业、农闲搞副业”的发展思路。他先后多次带领贫困户赴山阳等地学习“中华蜂”养殖、药材种植技术,协调组建养殖、蚕桑、药材、农家乐等4个合作社,帮助贫困户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资金、销路等难题,使全村每户贫困户都有1至2项脱贫产业。徐悦是该村二组的贫困户,在吴常锋鼓励下办起农家乐,年纯收入在5万元以上,目前盖起三层小洋楼,2017年已经脱贫。2018年,安坪村发展农家乐20多家,建桑园600亩,发展魔芋200亩、中药材200亩,养牛89头、猪300头、鸡3000只;劳务输出121人次,创收300多万元。
同时,他还积极与交通、住建、水务等部门联系对接,硬是靠着个人的关系和“软磨硬泡”的功夫,得到相关部门物资、技术等方面支持,两年来该村修通了宽6米长11公里的六、七、八组公路,拓宽改造硬化通组公路3.5公里,启动产业路项目1处;建成81户的移民搬迁安置点1处,实施民居改造42户、危房改造4户;修建1处集中供水点,实现全村自来水户户通、道路组组通,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伴随着安坪村脱贫攻坚工作步入正轨,因劳累过度、长期奔波,吴常锋的身体也亮起了红灯。近两年中,他先后4次在工作岗位因心脏病复发住进医院。妻子体弱多病,原本以为他调回县城可照顾家庭,然而却由原本的“驻乡”变为“驻村”,妻子只好默默地扛起抚养女儿、照顾老人的重任。有人劝他:“你身体不好,家里又有困难,还不如回来算了!”这位对党忠诚、对人民群众始终怀着一片深情厚爱的中年汉子,在家庭困难与工作之间,始终选择了后者,选择了奉献和付出。
新闻推荐
民生最亮点 “红凤千花帐”的传奇 陕西省“红凤工程”22年资助贫困女大学生纪实
“红凤生”领取资助款。本报记者秦华摄本报记者秦华见习记者甘泉“感谢‘红凤工程’的帮助,让我能继续完成学业。今后我...
镇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镇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