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担当 新作为 把群众放在心里把责任担在肩上 ——记商洛市镇安县云盖寺镇党委书记蒋维杰
本报记者 郑斐
6月27日,商洛市镇安县云盖寺镇刚刚下过一场雨,红豆杉苗圃基地一片翠绿。同行的镇党委书记蒋维杰说:“镇上最近正在引进一个百亿元的大项目。在这里开发红豆杉系列产品,建设全国最大的红豆杉产业基地。”
蒋维杰自2012年担任云盖寺镇党委书记以来,带领干部群众共同奋斗,把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古镇变成了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国家特色小镇。
勇于担当为百姓
2012年6月14日,蒋维杰到云盖寺镇上任的第一天就被来了个“下马威”。任职宣布后,一位县级领导便领着蒋维杰来到岩湾村杜家院子。一条狭窄的泥路上到处是鸡屎、猪粪,让人无处下脚;房前屋后杂物成堆,猪圈鸡舍交错搭建,杂乱不堪……这位县级领导要求蒋维杰:“1周内必须有动作,3个月要见效果。”站在路边,蒋维杰感觉压力巨大。
杜家院子位于岩湾村中心位置,有22户,占地20多亩。针对杜家院子的改造,蒋维杰建议推倒重建。他请来规划设计人员,做了一张效果图。他举着图纸对7名群众代表表态:“如果最后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你们唾到我脸上,我都不擦!”接着,蒋维杰同镇村干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三天三夜没合眼。嗓子哑了,眼睛肿了,群众的工作做通了,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3个月后,楼盖起来了,路拓宽了、硬化了,臭水沟不见了,村民们笑了。杜家院子宅基地面积最大的住户杜仲平,是当时第一个推倒旧房子的人。他说:“没想到杜家院子有朝一日也能变得和城里的小区一样。”
云盖寺镇自2012年年底建设省级文化旅游名镇以来,一大批市县重点项目相继落地。随着中小企业孵化园、镇云二级路、万亩红豆杉基地、万亩板栗高产园、百万袋食用菌基地等一个个重点项目建成,云盖寺镇焕发出勃勃生机,不仅成功创建为3A级景区,还获得“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中国传统村落”“全国特色小镇”等称号。
积极作为助脱贫
2017年6月15日中午,放下饭碗,蒋维杰一边往外走,一边跟一名镇干部说:“走,去看看老朱的房子装得咋样了。”
蒋维杰说的老朱叫朱安成,今年79岁,是东洞村的贫困户,也是一条深沟里唯一的住户。老两口的3间石板房,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堂屋除了几把农具外,还摆放着两口棺材。“哪天快不行了,就往棺材里面一躺,房子塌下来就是我们的坟墓。”当时听了老朱的话,蒋维杰心里很不是滋味。
回到镇上后,蒋维杰安排干部想办法,尽快让老人从山沟里搬出来,但朱安成却不愿意。于是蒋维杰便安排干部前去帮老人干农活、打扫卫生,不断宣传搬迁好政策。一次次地跑、一遍遍地劝,老人终于被说服了,同意搬迁。
“全镇1051户贫困户,谁家住在哪儿、家里啥情况,蒋书记都如数家珍。他时常告诫我们,只有贫困群众过上了好日子,我们才能安心。”云盖寺镇干部韩昌晋随蒋维杰进村入户的次数最多,最有发言权。
为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蒋维杰带领镇党委班子制订了全镇脱贫攻坚3年行动计划。通过支部领航、支委领办、党员示范,镇上建成了3个产业园、5个产业带,引进了盛泰农业、金栗酒业、奕诚生物等龙头企业,形成了“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贫困户”的扶贫形式。每户贫困户至少有两个长短结合的增收产业,每年每个村集体净积累至少5万元。
经过3年努力,云盖寺镇村村通了水泥路、建起了标准化卫生室,户户有了自来水。2017年全镇脱贫360户共1453人。
坚持原则不让步
2016年,云盖寺镇西华村修建一座便民桥。蒋维杰现场查看施工进度时,发现桥桩基位置不合理,严重影响到下游河道边两户群众的房屋安全。他当场叫停施工,要求施工单位重新勘测整改。工程负责人3次找他说情,都被他严词拒绝。直到施工方拿出桥墩后移3米的新方案,工程才得以复工。
云盖寺镇建设项目多,时常有人找蒋维杰请托承包工程,他都公事公办。久而久之,大家背地里都说:“老蒋姓蒋,还真是犟!”
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管灵魂。蒋维杰从完善管理制度入手,结合贯彻落实“三项机制”,会同镇党委一班人研究制定了《干部管理考核十项制度》《积分考核五挂钩》等10多项制度。用积分来量化考评,并依据积分排名推荐选拔、表彰奖励干部,激发和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3年来,镇党委先后推荐的19名干部,都被县委提拔重用。
每逢村两委换届,找蒋维杰说情的人就格外多。他不徇私情、不打招呼、不定人选,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用人标准,做好推荐提名人选的审核、考察工作,确保换届选举风清气正。
这就是蒋维杰,一名新时代的普通基层领导干部。他把群众放在心里,把责任担在肩上,把汗水洒在大地上,敢作为、敢担当。
新闻推荐
新华社西安6月23日电作为陕西省体育旅游休闲大会重点赛事之一,2018陕西木王山山地自行车超级越野挑战赛,23日在地处秦岭腹...
镇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镇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