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博物馆课程扑面而来
博物馆教育员与老师共同授课;将博物馆“搬进”课堂,让文物在校园里“活”起来
学生担任博物馆分馆馆长和馆员;“百草园”里种植中草药……
“汉代有个投壶达人,他是谁?他投壶的奥秘是什么?”“请大家跟着我穿越2000多年时空来到汉代了解投壶这项运动吧……”10月22日下午,西安市碑林区南门小学六三班的学生迎来了第一节特色博物馆课程——“博悟·搏艺——汉代体育运动双师课堂”系列课程。身着汉服的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工作人员贾子钰与西安市碑林区南门小学老师马安康共同为同学们带来这节生动有趣的博物馆课程。
如今,随着“双减”与课后服务的实施,西安市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将博物馆课程引入校园,以“第三课堂”的形式丰富学生体验。
>>场景:新奇博物馆课程
小学生组队PK投壶
南门小学校长李宁说,“博悟·搏艺——汉代体育运动双师课堂”系列课程是落实“双减”政策,配合学校5+2课后服务而开设的特色博物馆课程,由博物馆教育员与学校教师共同完成授课。学校对小学《语文》《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音乐》、苏教版《科学》相关教学内容,做了多学科的整合,有《投壶——软式标枪》《蹴鞠——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射箭——草船借箭》《角抵——人物描写一组:摔跤》《举重——三个和尚》《击剑——传统游戏我会玩》等6门18节课程资源。当天进行的是第一课,讲解了汉代体育运动——投壶的起源、发展和游戏规则,以及现代体育项目——投掷软式标枪的运动原理,采用古今对话的形式,让学生们了解投掷类体育项目的前世今生。
贾老师结合视频和实物讲解了投壶的起源、发展和游戏规则。课堂上,男生与女生还组队进行了投壶游戏PK,课堂气氛非常热烈。课程通过5G直播的途径让来自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大李小学、陕西省山阳县城区第三小学的数百名乡村学生,与西安碑林区南门小学学生同步在线学习课程、参与互动。
这学期,西安高新区第十七小学利用课后服务时间,为二年级的学生开设了博物馆课程,将博物馆“搬进”课堂,让文物在校园里“活”起来。博物馆课程从陕西的半坡遗址开始,老师带孩子们穿越到六千多年前的石器时代,让孩子们和陕西西安的半坡人“一起生活”,走进他们的吃穿住行。孩子们对半坡人充满了好奇——“谁是半坡人?谁是现代人?”“年龄是多少?”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半坡人的外貌特点。通过观察半坡人的生活用品、劳动工具、装饰物品等,想象半坡人的生活环境。十七小的博物馆课程受到孩子的喜爱,下课后孩子们仍然包围着老师询问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学不仅在校园建设儿童博物馆,将博物馆课程纳入校本课程,有专职教师上课,覆盖所有年级学生,还从学生中招聘喜欢考古、文物的孩子,担任博物馆分馆馆长和馆员,负责日常维护、运营及活动开展。目前,学校已拥有科技博物馆、垃圾博物馆等13个主题馆,两个校区103个班级博物馆、4座教学楼每层长廊处处都变成了博物馆。学校先后与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15家著名文博单位签约,建立了博物馆课程校外研学基地,通过“博物馆探究研学”活动,联合开展系列博物馆主题活动,使博物馆成为了学校,使学生学习的范围更宽广,让学习时空无边界。
>>体验:“新知百妙屋”里标本多
学生体验妙不可言
在“百妙屋”里,西安新知小学两位小小讲解员绘声绘色地讲述地球发展、恐龙进化、化石演变等自然科学知识,师生们亲手制作植物标本,感受自然科学的魅力;该校还建有“百草园”,种植了中草药,让学生接触并了解中华传统中医文化,为他们走向自然课堂搭建了平台。
原来,本学期,西安新知小学教育集团与陕西自然博物馆签约联建“新知百妙屋”,通过馆校联建,有效落实“三个课堂”建设,打通国家课程、校本场馆课程和校外博物馆课程,拓宽学生视野,使学校教育与校外实践、课内与课外、师生与社会课堂参与者、校内与校外教育资源得以整合。陕西自然博物馆为“百妙屋”提供了包括地质标本、动植物化石、蝴蝶昆虫标本等在内的271件样本。紧接着,西安新知小学教育集团又与西安局集团公司西安火车站联建“火车出发”教育实践基地。新知小学的学生们兴致盎然地参观了1:1建造的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气机车、复兴号列车机车模型和改建后的西安火车站,充分感受了中国铁路近百年来的发展巨变。
西安新知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校长刘岚表示,“百妙屋”的设立让师生们有了新的学习空间,真正实现“三个课堂”的一体化、个性化和差异化。而校站联合开发的“火车出发”课程是学校与西安火车站践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次探索尝试,也是学校利用周边优质资源,打造的全新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
碑林区将博物馆教育纳入课后服务
据了解,碑林区利用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打造以博物馆教育为重要支点的“第三课堂”,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博物馆教育常态化纳入课后服务体系,丰富课后服务内容与形式。碑林区共有70余所中小学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教学需要,充分挖掘博物馆资源,将学科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和博物馆教育有机融合,开发了自然类、历史类、科技类、体育类等系列活动课程。
西安交大附中分校、西安市第三中学“名校+”教育联合体等利用交大西迁博物馆资源,开展“西迁精神”及爱国主义教育。大学南路小学与半坡博物馆合作开发了“走进博物馆”系列课程,在校本教材《中国传统文化读本》的基础上,融合语文、科学、美术、书法、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知识,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属小学依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的学科优势,开发了中国古建筑校本课程——“树木与房子”,引导学生感受中华古建筑之美。东厅门小学带领学生走进西安半坡博物馆,通过参与陶器钻孔、钻木取火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小雁塔小学联合西安博物院为学生带来切合节日主题的传统文化“道德讲堂”活动,让学生了解博物馆知识,传承历史文化。
“省教育厅厅长刘建林提出的“三个课堂”理念,掀起了“课堂革命”的改革热潮。碑林区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立足丰富的博物馆资源,在做强做优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基础上,打造以博物馆教育为重要支点的“第三课堂”,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教育新生态,促进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碑林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冯洁说。
2021年5月,陕西省教育厅、省文物局制定了“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施方案”,提出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纳入课后服务内容。华商报记者 耿艳红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楠)“前一天下午让包户干部帮忙代办社保资料,第二天早上就在手机上看到反馈结果,这办事效率真是高!”近日,山阳县两...
山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