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构建三级政务体系

商洛日报 2020-10-20 06:14 大字

本报讯(曾亮 李波波)今年以来,山阳县着力构建以县政务中心为主体、镇办便民服务中心为纽带、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为基础的三级服务体系,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更好更快更方便地服务企业和群众。

建好“一个场所”。按照中省标准,3000平方米县级政务大厅建成投入使用。县上下发了《山阳县关于规范镇办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指导意见》,充分整合基层站所资源,完善镇办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功能,统一基层政务服务名称和标识,全县18个镇办均有不低于50平方米的对外服务大厅,标识和名称统一到位,226个村(社区)有便民服务室,基本满足服务群众需求。

保障“一套人马”。县政务中心进驻窗口单位37家、设窗口84个、进驻人员101人。镇办便民中心窗口人员从现有人员中选派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善于协调服务的人员到窗口工作,维持人员相对稳定。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以社区工作者、村两委班子等为基础,明确每天一名村(社区)代办员坐班,全面受理基层群众业务。全县18个镇办便民中心主任或分管领导配备明确到位,镇办均开设窗口5个以上,239个村(社区)代办员基本保证轮换在岗。

事项“一张清单”。梳理县级“三级四同”目录831项、本地事项105项。下发了《关于梳理镇办村(社区)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梳理通知》,梳理镇办辖区内民政、社保、医保、工商、农业服务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27大项,村社代办事项11项。对镇办、村(社区)政务服务事项进行颗粒化梳理,逐项编制要素统一、内容规范的办事指南、流程图,推进县级部门与镇办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部分即办事项、便民服务事项实现就近办理、立等可取。

服务“一个标准”。县政务中心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在政务中心及4个分厅推行“好差评”制度,建立首问负责、奖励激励、投诉监督等制度38项。建立健全镇办、村(社区)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AB岗、免费代办、信息公开和监督投诉等制度,规范政务服务标准,镇办、村(社区)确保“有人、通网、能办事”。严格执行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服务制度,探索推行节假日值班等服务制度,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新闻推荐

郑光照在山阳看望慰问教师时强调 弘扬新时代尊师重教风尚 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党率航)9月8日,在第36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光照深入山阳中学、山阳县城区第一小学调研开学工作...

山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