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亲人 胜似亲人 田琳

商洛日报 2019-07-25 07:43 大字

不论严寒还是酷暑,有一群人敢与这熊熊烈日抗衡,他们行走在田地间,山路中,阳光太过刺眼,能看清的只有他们的背影。这群人,现在百姓们都称他们为“帮扶干部”,他们的身影深深地印在百姓的心中。谈起驻村扶贫工作,山阳县城关街办官坊村扶贫干部闫满清这样说道:“村上人都像我的亲人一样,尽力帮助他们把日子过好,是我肩上的责任。”

去年7月,闫满清开始了官坊村驻村扶贫工作。村上离县城并不远,为了能迅速摸清8个小组317户村民的实际情况,打好精准识别,他坚持吃住在村上。他走村串户,掌握村民的家庭情况和需求,研读吃透政策后,与村两委班子制定官坊村发展规划、127户424名贫困群众的增收脱贫计划。

想办实事,先要找对路子。可行性调研、实施方案、推进计划、政策讲解、邻里矛盾调解等等,闫满清坦言一开始做工作,的确感到能力不足、力不从心,但他没有畏难。他觉得只有取得大家信任,脱贫攻坚才能打开局面。

贫困户蒋寿红患有严重心脏病,妻子前两年刚做完子宫肌瘤手术,儿子还在县职中上学,闫满清立即为这个生活举步维艰的家庭申请了低保。朱学田和陈再军是邻居,两家为宅基地地界闹得不可开交,闫满清十几次上门做工作。“为了我们两个的事可把满清害苦了!”朱学田深受感动,退一步海阔天空,两家恩怨化解,握手言和。家里7口人的刘会发,和老伴儿都是残疾,儿子前几年得了一场大病,家里只有儿媳一个劳动力,3个孙子都在上学。今年夏收时节,闫满清入户时望到刘会发正在收麦子,放下笔记本就帮他们背起了麦子。顶着烈日走过羊肠小道,放下背篓,老两口拉着他的手,激动地连话都说不出口。

真情换真心,干群一家亲。闫满清利用“书记讲党课”等组织生活时间,为群众讲解政策,给群众“输血”“造血”,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他还结合“党旗引领脱贫路”主题活动,鼓励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郭小兵、郭军安等能人带领30多人出村务工,彭书义、郭来榜带领10多人在西安卖菜,村民有了自食其力获得收入的意识。

此外,官坊村通过技能培训、提供务工信息等措施,183名贫困群众通过劳务实现就业,闫满清意识到村子产业兴旺,村民增收致富的路子才更宽。他结合村情及地域特征,鼓励留守村民发展中药材、核桃、板栗和养殖等产业增加收入。目前,官坊村除了规模达到114.7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还流转150亩土地,用于发展花椒套种射干,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达5万元;对村上的传统产业,200亩核桃、板栗进行科管,提高产量;种植300亩中药材,提高土地产值。

“发展产业之余,抓牢政策机遇,用足用活政策,驻村工作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闫满清发出感慨。他和队员充分利用国开行300万元项目资金,启动官坊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民居环境。4.1公里通组路被拓宽硬化,3.8公里水泥路延伸到村民家中,实施94户民居改造,购买的300棵果树增添院落绿意与美感,建好的文娱广场成了村民休闲新去处,新增设的6套环卫设施和80多个垃圾箱,成了乡村卫生文明的“见证人”。

山绿了,水美了,环境和条件都在逐步提升的官坊村,让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闫满清说:“记不住多少次往返在县乡路上,记不得多少个伏案冥想的不眠之夜,记不清多少次村民热情的招呼,回官坊村就像回家。”现在村民都把他当作亲人一样,村里待久了,在他心中也早已隐藏着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感。

新闻推荐

对“造假迎检”实行零容忍

□江琳前不久,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贵州省反馈“回头看”及督察情况时指出,遵义市播州区委、区政府为掩盖问题、应...

山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