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当猪倌致富路越走越宽

商洛日报 2019-04-25 08:12 大字

本报记者 谢非

在山阳县板岩镇安门口村檀树组,两排蓝色屋顶的活动板房矗立在山坡背阴面的空地上,这是杨荣和丈夫的养猪场。2016年至今,夫妻俩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养猪上,虽然辛苦,但是日子却过得充实。后来,丈夫担任了村里的副支书,杨荣承担了养猪场里的大部分劳作,短短3年时间,她从对养猪完全不懂的家庭主妇,变成如今能够独当一面的养猪能手。

2016年之前,杨荣和丈夫在外地打工,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夫妻俩商量后决定返乡创业自己干。在考察了许多产业之后,下定决心养猪。由于缺少启动资金,杨荣卖掉了县城的房子,把全部的身家都投进了养猪场。

2016年7月,场地和房子建成了,杨荣买回来15头母猪和40多头肉猪。没有任何的养猪经验,杨荣就去附近的亲戚家学习,一边帮人干活,一边学习养殖技巧。有时去镇上买兽药,她会和兽医聊起养猪遇到的问题。杨荣总是抓住一切可以请教学习的机会,努力填补养殖知识空白。“一开始见到猪害怕的不行,现在养的时间久了,对猪也有了感情。”杨荣说。

此外,智能手机的普及,也成了杨荣养猪路上的好帮手。她的微信里有好几个养猪交流群,养殖技术、生猪买卖等信息,都可以在群里找到。每天晚上睡觉前,杨荣都习惯性的浏览白天群里发的消息,学习别人分享的养猪经验。遇到比较紧急的问题,她会与兽医通过手机视频连线,快速救治病猪。

除了正常的饲养和打针之外,母猪生仔是杨荣最头疼的难事。去年冬天,一天晚上9点多,一头母猪出现生产的症状,杨荣和丈夫轮流值班,一直守到凌晨三四点钟。一个个不眠夜,期间需要把刚出生的猪仔擦干净,放进旁边的保温箱,然后给母猪打消炎针,等杨荣全部料理结束,天快亮了。“开始的时候根本不敢给母猪接生,后来丈夫忙,我就只能硬着头皮上,慢慢地也就学会了。”杨荣回忆。在猪仔出生后的两天,需要每隔两个小时从保温箱里放出来去母猪身边吃奶,还要防止猪仔被压。那几天,杨荣从来没有睡过好觉。

有一次,杨荣听见一只猪仔被母猪压住后的叫声,赶忙跑进猪圈把猪仔抱起来,只见猪仔已经吐舌头,杨荣突然想起,以前看过这种情况的急救方法,她赶忙拍打小猪胸腔两侧,没想到居然救活了猪仔,杨荣顿时松了一口气,自此也增强了她养猪的信心。养猪场里有一头母猪,因为耳朵特别大,杨荣给它起了个名字“大耳朵”,有一次,“大耳朵”生产完毕,任凭谁赶,都没法从生产的架子上赶下来。杨荣回家后,在猪圈门口叫了一声:“大耳朵,来!”没想到这头母猪慢慢跟着杨荣回到了自己的圈里。

杨荣的辛勤劳作,收到了效益。养猪的第一年就挣到了三四万元。通过繁育,现在杨荣的养猪场存栏170多头,今年计划实现存栏200头。她还准备采用传统的方法熏制,试着做腊肉,发展多种经营,规避猪肉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每天都挺忙的,但是我觉得日子过得有盼头,以后会越来越好的。”杨荣笑着说。

新闻推荐

家门口就业收入有保障

4月16日,在山阳县十里铺街道高一社区移民小区,移民搬迁贫困群众经培训后在商洛思友实业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制作衣物。这些工...

山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