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兜底保障院解决农村“三无”特困群众脱贫问题
本报记者郑斐
商洛市山阳县高坝店镇双寨村46岁的熊有华,从小就得了小儿麻痹症,生活无法自理。9月17日,记者在双坪兜底保障院见到他时,正是午饭过后。熊有华坐在一楼的走廊里晒着太阳,他用含混不清的声音说:“这里好,吃得好,住得也好。”
山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全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有贫困村129个,其中深度贫困村3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366户108460人,享受农村低保贫困人口7235户22310人,五保供养对象3440户3573人。尤其是420户629人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无法认定赡养抚养义务的“三无”特困群众的脱贫,是脱贫攻坚中所面临的最艰巨的任务。
县委书记张国瑜说:“今年4月,县上将撤并后闲置的4个镇政府、1所九年制学校的房产划拨给民政使用,改建设立了5所兜底保障院,把‘三无’特困群众通过财政投资、社会捐资以及民政兜底等方式,集中供养起来,彻底解决了他们的脱贫问题。”
搭起台子唱好戏
集中供养首先要解决场所问题。今年4月,山阳县民政局工程建设、资金筹措、完善兜底保障办法“三管齐下”,边筹集资金,边抓紧做好房屋改造修建、设施设置的策划、设计、招投标和施工建设工作。他们多方筹措资金1560万元,其中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钢研集团)投资100万元援建石佛寺兜底保障院,南京市政府投资500万元援建双坪、元子街兜底保障院,南京市六合区政府投资80万元援建天桥、西泉兜底保障院。
经过共同努力、多方支持,历时5个月,全县同步启动的5所兜底保障院房屋主体及附属设施改建装修工程全面完成。5所兜底保障院共计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居室408间,设计床位720张。每所兜底保障院管理服务、餐饮及室外场所休闲娱乐设施齐全,室内电视、衣柜、桌椅、席梦思床以及被褥等生活用品配套完备,为入住人员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
钢研集团挂职山阳县副县长的李永建说:“今年1月,县上提出改造撤乡并镇遗留下的空闲场所作为‘三无’特困群众兜底保障院,立即得到钢研集团的积极响应。经过实地调研,集团最终确定投资100万元援建兜底保障院,惠及周边8个镇(街道)的特殊困难群众。”
一出好戏多方受益
高坝店镇芦垣沟村62岁的詹有才,孤身一人,生活无法自理。同村的聂福民癌症晚期,手术后骨瘦如柴,家中老父亲已76岁,无法照顾他的生活。村上把詹有才、聂福民送到兜底保障院。村党支部书记詹盼来说:“有才、福民两人在家时被子脏了没人洗,吃了上顿没下顿。如今住进保障院,铺的盖的干干净净,有人拆洗有人照顾,两人住得都不想回来了。”
山阳县通过实施兜底保障,既解决了“三无”特困群众的吃、穿和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问题,又减轻了贫困家庭抚养残疾子女和子女赡养老人的压力,同时,还减轻了镇村基层脱贫攻坚和民生安全保障工作的负担,以及移民搬迁、危房改造等难题,节约了资金和资源。
高坝店镇镇长董善平深有体会地说:“集中供养既整合了民政兜底资金,精准发力,让兜底对象能享受到常人所享受的生活,又有效解决这部分群众病了没人知道、没人照顾的问题。”
住得进来住得安心
84岁的高坝店镇牛家坪村村民薛茂羊,2015年老伴儿去世后便独自一人生活,身患高血压、脑梗后遗症,行动不便,生活无法自理。兜底保障院建起之后,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把他接到院里生活。说起这些,薛茂羊很激动:“我行动不便,院里的工作人员就给我喂饭、洗衣服、洗被子、洗澡,感觉就像我的亲生儿女一样。”
兜底保障人员不同于“五保”对象,建好兜底保障院只是工作的第一步,接下来,还要确保兜底保障对象都能住得进来,住得安心,解决生活供养、医疗以及去世后的安葬等一系列问题。
山阳县民政局把兜底保障人员全部纳入农村一类低保,低保金直接划拨保障院作为生活费集中统一使用,不足部分由县财政按人头预算补贴,定期划拨;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和创新设立的山阳县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基金等保障,全额报销兜底保障人员医疗费用;兜底保障人员死亡后,按上年度供养生活标准给予一次性安葬费补助,按照“哪里来哪里去”的原则,由地方政府通知其亲属承担安葬义务,确保兜底保障院“兜得起”、保障工作持续健康运行。
山阳县民政局局长江忠庭说:“5所兜底保障院全部投入使用,将实现兜底保障全覆盖,使全县所有符合条件的特困群众得到集中供养保障。下一步,我们将建立完善各项服务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确保兜底保障院高点起步、高质量运行,让特困群众住得进来、住得安心、生活快乐。”
新闻推荐
本报讯(曾亮)今年以来,山阳县国土资源局实施四举措,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提升为民服务质量。建立首问负责制,对企业和外来人...
山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