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众增收注入活力本报记者 董楠 方方
9月10日,初秋时节,记者走进山阳县十里铺街办郭家村福隆生态农林科技示范园,迎面碰见10多位戴着草帽、挽着裤脚的村民,正在温室大棚里除草、翻地,大家一边干活一边闲聊新生活的变化,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家里没有劳动力,我将5亩地流转给合作社,每亩地每年1000元流转费,在家门口还能务工,每天还有近100元的收入,种菜的活儿简单轻巧,不仅挣了钱还学会了种菜技术。”正在移栽樱桃苗的任志华开心地说。
福隆生态农林科技示范园总面积700亩,于2016年筹建,主要发展特色林果种植、温室大棚蔬菜、花卉盆景、生态农林基地观光园和光伏发电项目。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占地118亩,栽植大樱桃2800株,培育大樱桃苗两万株,新品葡萄700株,培育红油香椿种苗30亩,种植四季蔬菜、高端水果大棚12个。目前已建设到位,带动郭家村贫困户93户增收致富。二期建设智慧农业滴灌、冷库、花卉、农家乐等,目前正在建设中。三期占地582亩,建设标准化核桃基地、栽植花卉盆景,配套进行绿化、亮化等,目前正在规划中。
郭家村三组贫困户任希福不仅在生态园入股,平时还在生态园里栽苗、打扫卫生,每个月有1000元的务工收入。“我没文化,给我钱,也搞不来产业,但把产业扶持资金投在生态园里,我感觉这就是自己的产业了,平时干起活来也更有劲了。”任希福说。
“贫困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自身发展能力不足、劳动技能较差,如果在发展产业中,直接把产业扶持资金发放到贫困户手中,很多都会打水漂。”园区负责人吴东说,郭家村将贫困户土地入股生态园,每亩地年流转金1000元,将5万元产业贷入股生态园的,年可获得不低于8%的分红收益,这给贫困户带来“流转收入+务工收入+入股分红”的多元收入。同时,示范园采取股份制、联营式、托管式等合作模式,通过吸纳贫困户或以资金,或以土地,或以劳动力入股等形式参与产业发展,固化贫困户与企业、基地、合作社的利益联结,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使农民从仅收租金变成长久坐拥租金、佣金、股金“三金”,让贫困户脱贫有了“靠山”。(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大学教师辞职回乡务木耳,让百亩山地利润由四万骤增至百万元 硕博兄弟的山村扶贫课题本报记者 赵有良
9月16日,接连几天的绵绵秋雨,让地处山阳县户塬镇牛耳川西沟河流域的百万袋地栽木耳基地的菌袋包上,一下子猛长出猫娃耳朵般...
山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