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绿茶富乡亲本报

商洛日报 2018-03-13 09:00 大字

从光荣退伍到回乡创业,从茶叶门外汉到创业带头人,30岁出头的年轻小伙刘耀邦怀揣一颗赤城之心,誓将北茶做大做强,走上了一条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之路,实现了从技术带头人到产业带头人的创业梦,书写了一篇与茶共舞富乡亲的励志故事。

《茶是故乡浓》让刘耀邦与茶结缘,2009年退役后,本已享受转业待遇的他毅然选择南下中国茶都——福建安溪发展茶产业。识茶还得种茶始,在安溪银盘山,他与当地茶农合作开发茶山,在这里初识茶业之道,从茶叶种植、加工,到贴牌、销售,每一个环节的摸索学习都为他日后从事茶叶种植奠定了基础。

茶之盛名,以南茶为最。浸润其中的刘耀邦并不满足身处茶都事业小成的快乐,而是思考一个与茶有关的梦想——做大做强北茶。在他看来,中国茶叶在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丝绸之路同样是一条“茶叶之路”。2010年,刘耀邦来到丝路起点——古都西安创立“天竺源”品牌,同时与家乡山阳茶界好友合作,贴牌销售天竺源绿茶。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2013年,刘耀邦抢抓机遇,购买、整合了山阳县法官镇大寺庙村1200亩原生态茶园,并注册资金1000万元,成立了山阳县天竺源茶业有限公司。从柳絮飘飞的初春,选址勘查、组织施工,到了果实累累的秋末,茶叶加工厂顺利投入生产,历时仅仅205天。

“要制作出符合标准的有机茶,必须在环境选择、茶园管理、茶叶加工、茶叶包装、茶叶运输过程当中进行全程、严格的有机管理控制。”刘耀邦说。

在天竺源高山有机茶园,茶山顶端松林茂密,其他三面桐树遍布,境秘山奇。谷雨前后,茶树葳蕤,松香阵阵,桐花飘飘,且以高纬度、大温差、原生态的独特环境,造就了天竺源绿茶“芽叶匀整,色如碧玉,鲜亮润泽,入口醇厚”的独特品质,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2017年,刘耀邦在做好第一、二产业的同时,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全力参与法官镇秦岭原乡建设项目,建设200亩陕茶1号高标准观光茶园,实现了茶园基地建设向有机生态农业转变,传统农业向观光农业转变,切实增强了山阳茶业核心竞争力。目前,法官镇秦岭原乡建设项目的子项目——五星级茶庄建设已经完成了游廊、曲桥、茶室等主体建设项目,高标准茶庄初具雏形。

 据了解,商洛市镇安、商南、山阳3县有大小茶企60家左右,茶叶品质参差不齐,但其品质及产量具备打造成拳头产品的可能性。仅山阳茶区涉及4个镇22个村,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茶叶产业的发展关乎千家万户的脱贫大计。在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号召下,刘耀邦主动融入扶贫帮困大格局,探索“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即公司牵头总揽,基地稳定原材料供应,合作社优化组合生产团队,协议联结零散茶农或鼓励贫困户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加入公司,公司建立完善的线上线下销售网络。2017年,天竺源为贫困群众免费发放茶种5万斤、茶苗22万株,发展种植面积2000亩,大幅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茶叶产业。并与法官、延坪、漫川关等镇小规模茶农协议收购茶青,与贫困群众签订临时用工协议,既响应了国家产业扶贫的号召,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也加快了公司产业化发展道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刘耀邦的带领下,天竺源人取得了辉煌业绩。天竺源牌绿茶于2015年2月获陕西省著名商标;2016年天竺源牌北纬33°高山有机绿茶荣获第23届杨凌农高会“后稷奖”……纷至沓来的荣誉正是对他赤城之心最好的回报。

“种茶,不仅仅是种植、管理、生产过程,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刘耀邦说,希望依靠自己的不懈努力,带领父老乡亲在“茶之路”走的更久更好更远。

目前,刘耀邦正在实施新一轮产业带动计划,将成立种植合作社,将原有茶山返包给农户种植,公司免费提供肥料、技术并负责茶青收购。同时,成立销售合作社,号召有志青年带着天竺源产品进入城镇创业,为青年创业搭建平台。

新闻推荐

板岩有个“活雷锋” 南星

有一位警察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坚持尽心竭力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用点滴行为感动人,用亲情服务温暖人,用爱心传递着雷锋精神。他就是山阳县公安局板岩派出所副所长赵相军。2017年4月份,赵相军...

山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