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上阵为扶贫 文/图 本报
李耀杰给村民们教授养蜂知识
李耀杰给养蜂户进行技术指导
李英锋和同事为贫困户送去化肥
李英锋和同事为村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金秋时节,天高云淡。行走在商州区北宽坪镇农兴村,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之中。远处,青山含黛,树木葱茏。田野里,桔梗、姜芋等中药材长势正旺。古朴的民居错落有致,房前屋后蜂蝶飞绕……到处是一片丰收喜悦景象。
说起这些变化,村民们最为感激的还是市总工会的扶贫干部,是他们带领着村民搞基建、兴产业,这才有了今日的农兴村。
李英锋,市总工会办公室主任。2015年,他受工会委派,到北宽坪镇挂职锻炼,同时担任农兴村扶贫工作。3年来,他始终心系脱贫重任,和村民们一起谋发展,兴产业,帮助一个个贫困家庭摆脱了贫困。时值脱贫攻坚关键时期,他说服父亲也来到了包扶村,依靠养蜂带领村民致富,和自己并肩战斗,在扶贫路上书写了“上阵父子兵”的传奇故事。
心系群众情谊深
初见李英锋,他正准备开着车去农兴村,有些火急火燎。原来,在前一天,他帮扶的两个贫困户从西安建筑工地回来忙秋收时联系了他,知道这一情况后,当天他就迫不及待地想赶下去,看看他们的情况。
三年前,李英锋被委派到北宽坪镇挂职副书记,自此他就两地奔波,既要处理单位事务,还要忙着扶贫。妻子在医院上班,孩子还在上小学,不得已他把孩子送进了幼托。当天,是他孩子的生日,想着已经一个星期没有见孩子了,自觉有些愧疚的他在前一天晚上连夜回了一趟家,给孩子买了一块蛋糕放在冰箱里,以便第二天孩子能和奶奶一起过个愉快的生日。
坐上了李英锋的车,一路向农兴村赶去。“吃栗子来……”一路上,不时有村民在山坡上打栗子,看见李英锋经过,远远就热情地打起了招呼。而李英锋也不时地停下来,和他们热情地攀谈着,并询问他们的近况,了解他们的困难。
3年扶贫见成效
农兴村位于商州区北宽坪镇东北部20公里处的山洼里。这是一个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的小山村,6个村民小组,有村民1204名。行走在村中,整洁的公路两旁开满了格桑花,田野里桔梗、姜芋等中药材长势正旺,三三两两的村民不时在田间忙碌.……
然而,几年前的农兴村,由于山大沟深,立地条件差,农兴村的村民们世世代代只能以传统农业种植为生,几乎与世隔绝,贫困一度成了这个村的代名词,全村贫困人数达到了290人。
一路欣赏秋日美景,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李英锋所帮扶的明章沟组陈安正的家。这是一处山洼,四周被群山环饶,一眼望去全是栗子树,硕果累累。陈安正家有3口人,孩子在上大学,加上交通不便,一度生活困难。李英锋帮扶他们以后,每年都为他们的孩子争取助学金。3年下来,已经和陈安正家成了“亲戚”。这几日,正是板栗收获的季节,陈安正夫妻俩专门请了假,从西安的工地上回来忙着采收板栗,趁此机会联系了李英锋,想了解一下前不久申请的移民搬迁房屋情况。当得知手续一切顺利时,夫妻俩十分高兴。“现在孩子毕业了,房子也有着落了,以后没啥负担了!”说起这些,夫妻俩十分感激李英锋这些年对他们的帮助。
这只是李英锋帮扶成果的一个缩影。2015年,李英锋和另外4名同事作为扶贫工作队成员入驻农兴村以后,就开始和村民们一道谋发展、兴产业。他们从群众最热切期盼的基础设施做起,争取各类资金681万元,先后修缮了村党员活动室、改善民居环境、拓宽道路等一批惠民工程。同时,又积极引导村民发展产业,带动全村发展桔梗等中药材746亩、发展板栗、核桃等经济林1300亩。
通过李英锋和同事们3年的努力,如今的农兴村环境优美、产业兴旺,一户户贫困群众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耳顺之年学养蜂
在位于农兴村东沟组的尽头,一座破败的土屋矗立在眼前,墙面已经斑驳不堪,房前屋后溪水潺潺,周围的绿树掩映。房屋门前的院子里,蒿草萋萋。草丛中,一笼笼蜂箱整齐地堆放着,成群的蜜蜂飞舞着。蜂群中,一位佝偻着背的老人正细致地查看着一笼笼蜜蜂,浑然忘我。一切显得安静释然。
老人叫李耀杰,是李英锋的父亲,今年已经66岁,年轻的时候先后当过兵、村干部,阅历丰富又吃苦耐劳,为了给儿孙减轻一些负担,前些年还一直在西安打工,以此补贴家用。2015年,耐不住李英锋的劝说,李耀杰回到了杨峪河老家。闲了一段时间后,老人就坐不住了,整日地寻思着干些啥,在听说了山阳县高坝镇双寨村家家户户养蜂致富的事情以后,决定也去试试。
当时,李耀杰拿着自己一部分打工收入,就去了双寨村,在那里,他租了一户民房开始学习养蜂。而李英锋也没有把此当回事,只是当老人的一个爱好而已,可是老人却非常认真,一边向当地人请教,一边买来书籍细心钻研,功夫不负有心人,仅仅一年时间,在他的精心培育下,35箱蜂当年就为他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他也成为有名的养蜂能手。
父子上阵为扶贫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决胜时期,今年,市总工会决定为农兴村的产业再添一把火,思前想后,决定依托当地丰富的山林资源,进一步优化养蜂产业,以此带动当地农户进一步增收。
为此,市总工会邀请养蜂技术专家先后来农兴考察,通过考察,发现该村蜜源丰富,至少可实现年养蜂2000箱的密度。于是,又组织村民去了山阳双寨考察,在产业补助政策的支持下,先后有8户村民采购蜜蜂100多箱。
为了免去蜂农的后顾之忧,驻村工作队考察后认为还是示范带动效果最明显,于是从多方面对李耀杰进行了考察,认为他不仅技术好,还勤劳踏实,希望他能回到儿子的帮扶村,带领当地村民一块发展养蜂。
今年8月份,李耀杰听到这个消息,既兴奋又犹豫,一方面在双寨养蜂正进入正轨,而且当下是盛花期,走了未免可惜。一方面是能和儿子李英锋一块并肩作战,为家乡的扶贫事业做一些贡献,也是自己多年来的心愿。
“上阵父子兵么”!经不住工会领导的劝说,8月19日深夜,李耀杰邀请了几个亲戚一道帮着将35笼蜂运到了农兴村最为偏僻的东沟组,在那里开始了新的养蜂事业。
“一年之内发展养蜂户30户,500箱,到2020年之前发展全村养蜂2000箱。”这是李耀杰和市总工会签订的协议,对于他而言,这不仅是一份协议,更是压在身上的一个重担,一份责任。
正是由于这个沉甸甸的担子,李耀杰尽心尽力地给蜂农作指导,邀请村民参观、培训,乐此不疲地忙碌着。每天天不亮,李耀杰就前往养蜂户查看蜜蜂生长情况,手把手进行指导,他常常步行五六公里,帮农户解决问题。
“由于不懂技术,以前都是让蜂自生自灭,能收多少蜜从来不管,自从李耀杰指导以后,不仅多了一笼蜂,蜜的产量也明显提高了。”在李耀杰的精心指导下,养蜂户张根来的蜂箱由8箱变成9箱。张根来告诉记者,自己以前从来没有想到养蜂还有这么多窍门。自从李耀杰教了以后,才知道标准的蜂箱应该建成什么样的、蜂王剪翅、出蜂口的大小等等很多知识。
“既是对娃工作的支持,也发挥了我的余热。”说起自己的养蜂事业,老人表示,一定利用自己的养蜂知识,和儿子一道带领更多村民发展养蜂产业,帮助他们早日摆脱贫困。
新闻推荐
海螺宫村的变迁 ——山阳县国土局包扶海螺宫村精准脱贫工作掠影
王荣金记者陈波初秋,在海拔1900多米的山阳县杨地镇海螺宫村,已是冷风嗖嗖,寒意在怀。然而,这寒意挡不住火热的发展劲头。2017年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由山阳县国土局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包扶海螺宫村...
山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