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扶志脱贫先脱愚同奔小康路 把幸福写在贫困村民的笑脸上 ——山阳县精神文化脱贫行动工作纪实
扶贫演出好红火。
李长庆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农民教育表彰大会。
王昕徐世旺
前言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要彻底摆脱贫困,首先就是精神脱贫,扶贫先扶志,只有解决好精神层面的问题,才能真正激发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变被动救济为主动脱贫,提升自主脱贫能力。
地处秦岭腹地的山阳县,从打响脱贫攻坚战那一刻起,就突出从开展农民教育、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积分评星、道德模范评选、移风易俗推动、文艺宣传、文化惠民、“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创建等精神层面入手,大力实施精神文化脱贫,创出了一条切合农村实际的扶贫先扶志、脱贫先脱愚、同奔小康路的精神文化脱贫新路子。
2017年9月20日,山阳县财政局在其帮扶村板岩镇曹家寺村开展了一次道德评议、一次法治讲座、一次义诊、一次送戏下乡、一次产业技能培训、一次“报党恩、勤致富、早脱贫”专题教育报告讲座“六个一”活动。现场的贫困户每人都享受到一次精神文化的熏陶,现场洋溢着幸福喜悦的气氛,脱贫攻坚路上的幸福生活在贫困村民的笑脸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开展农民教育破解“富脑袋”与“富口袋”难题
为进一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水平,为脱贫攻坚聚集力量,山阳县针对近年来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发展迅速、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短板”的实际,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站在全面小康、撤县设市目标的高度,按照站在高处、走在前列的新要求,将精神文化脱贫摆在脱贫攻坚的突出位置,制定出台了《山阳县精神文化脱贫行动方案》,以开办“新农民大课堂”为载体,率先开展党员教育,大力普及农民教育,创新开展“党员+农民”“三治”(德治、法治、自治)融合教育,以党员教育引领农民教育、以农民教育丰富党员教育,协调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有效破解农村群众“富脑袋”与“富口袋”难题。
突出德治教育。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最美山阳人、山阳好人、五好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成功举办了县第三届道德模范和商洛市2017年度“美德少年”颁奖典礼,在各村(社区)设置善行义举榜,定期举办“道德讲堂”、道德评议会,用“身边人说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激发广大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突出法治教育。围绕脱贫攻坚、喜迎党的十九大,集中开展矛盾“大排查、大调解”、法治教育和以案析理活动,严厉打击在脱贫领域出现的违法行为。通过讲座、报告、图片展览等方式,提高群众的法制观念,教育引导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
突出村民自治教育。聚焦农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积极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引导农民树立勤俭节约新风尚。大力推行“一约四会”制度,各村制定村规民约,建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村民自治组织,教育引导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依法自治。
突出创收技能教育。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开展有利于增加收入的职业技能培训,采用菜单式选学、情景式教学、参观式观摩、答疑式解读等方式,把培训地点移到专业合作社、田间地头、大场大户、农户家中,使农民就近就能学到致富技能,着力破解“富口袋”问题。高坝店镇双寨村农民熊兴成、周成林,通过参加中华蜂养蜂技能培训,不仅自己养了笼蜂,而且熊兴成被法官镇聘请为技术员,带蜂驻村示范养蜂,年薪3万元。周成林经常被附近村邀请,进行授课指导,日薪150元,实现了技能致富。
组建宣讲队伍破解“被动脱贫”与“主动脱贫”难题
为坚决摒弃贫困群众中某些人“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消极思想难题,转变群众观念,增强脱贫致富主动性。山阳县专门成立了精神文化脱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宣传部牵头,组建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团、典型人物宣讲团、道德模范事迹报告团、文艺宣传团四支队伍,通过政策宣讲、道德教育、典型宣传、文艺演出等方式,教育引导贫困户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破解贫困户变“被动脱贫”与“主动脱贫”难题。
依托党校和各镇(办)、扶贫、包扶单位等力量,组建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团,深入贫困村,走村入户,进行致富信心、惠民政策宣讲,通过现场问答、手机短信、微信等手段,解答广大群众在各项政策上的疑虑,帮助贫困户掌握致富政策和信息,增强贫困户脱贫信心。组建脱贫攻坚典型人物宣讲团,在贫困村开展优秀共产党员李长庆、驻村第一书记宋阳等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学习他们对党忠诚、爱岗敬业、扎根基层、情系群众的优秀品格和为民情怀,让贫困户对标先进、见贤思齐,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依托县剧团和乡贤骨干文化队伍力量,组建若干文艺宣传团,以各类先进典型人物、脱贫致富典型事迹为素材,编排小戏、舞蹈、小品、相声、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深入贫困村巡回演出,引导和激励贫困户争做勤劳、勤俭、自强、有责任、有追求的典范。组建道德模范事迹报告团,巡回各村开展向助人为乐模范王力、孝老爱亲模范唐伟丽等道德模范学习的先进事迹报告会,通过“听”道德事迹、“说”身边事例、“论”是非对错、“亮”正反典型,厚植“诚孝俭勤和”新民风,提升贫困户的道德素养,用道德事迹激发群众自力更生的内生动力。这些举措,有力地促进了脱贫攻坚工作。
强化工作创新破解“群众需求”与“基础薄弱”难题
精神文化脱贫的重点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精神层面的幸福指数,但难点是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阵地作用发挥不明显。山阳县按照精神文化脱贫行动目标任务,创新工作思路,大力推动队伍建设、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三大创新”,用足用活各项文化惠民政策,争取利用三年时间使所有贫困村达到“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十个一”标准,有效破解“群众需求”与“基础薄弱”难题。
坚持以队伍建设创新为先,将基层宣传文化干部和乡贤文化骨干纳入教育培训体系,加大分级分类培训力度,通过全员轮训、专项进修、上挂锻炼、跟班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群众参与和服务精神文化脱贫工作的业务素质。帮助贫困村组建群众业余文艺队伍,实现每个贫困村至少建立一支人员相对稳定、经常开展活动的群众文艺团体。通过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工程、“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和“阳光工程”中西部农村文化志愿服务行动计划等方式,鼓励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服务人员、大学生村官、志愿者等参与精神文化脱贫工作。同时,用足、用活“三项机制”,严格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使用和选拔,配齐配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为干部的输送、交流和进步把好“保障关”,有效激发干部参与精神文化脱贫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坚持以管理模式创新为重,建立健全了精神文化脱贫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和督促检查机制,将其列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提高各级各部门对精神文化脱贫工作的重视程度,推动精神文化脱贫工作由“虚”变“实”、由“软”变“硬”。大力整合教育、科技、文化、文联等相关部门资源,发挥各方面优势,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行动,打好“组合拳”、奏响“交响乐”,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实现了工作共融、资源共享、发展共赢。
坚持以服务方式创新为本,采取“投、引、捐、集、融”等方式方法,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文化事业,逐步构建县有文化馆、镇(办)有文化服务站、村(社区)有文化室、自然村有文化活动户的四级文化活动网络,现在全县已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239个,配齐配全了文化、体育、灯光、音响等设施设备,并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化娱乐活动,把文化活动阵地建设成为集宣传教育、健身休闲、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精神家园。全面实施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户户通、无线广播电视和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工程,实施电信高清数字有线电视及高速宽带信息扶贫工程,推进贫困户有线电视入户和贫困村互联网WiFi热点覆盖,到2020年底,实现贫困村广播电视全覆盖。大力推广“互联网+”工作模式,充分利用新兴媒体速度快、覆盖广、交流顺畅、互动及时的优势,推动精神文化脱贫工作向移动化、视频化、互动化转变,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把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科技卫生、核心价值等内容厚植于基层、浸润于人心,使干部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提素质、尚新风。
新闻推荐
本报讯(徐世旺武煜)山阳县两岭镇今年将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综合考核用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帮扶等工作中,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推动各项工作上台阶。该镇党委、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锻炼干部...
山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