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一份力 守护一片绿 记全国最美生态护林员陶久林

商洛日报 2021-04-21 06:16 大字

胡蝶

阳光明媚,山花烂漫。4月12日,记者从商南县城乘车来到过风楼镇八里坡村,只见漫山遍野的树木在春姑娘的召唤下,焕发出勃勃的生机,把山坡点缀成绿色的海洋。

生态护林员陶久林正在香菇大棚里查看出菇情况。出了大棚,陶久林说:“现在这些新的菌袋,都是从关中购买的,是使用苹果树的枝丫碎成的木屑制作的,一袋要花一块钱。而在以前,原料都是用从八里坡村山坡上砍伐的桦栎树碎成的木屑制作的,因为用桦栎树木屑制作的菌袋培育出来的香菇质量最佳。现在用了新菌袋,香菇的产量、质量都比以往略微要低一些。因为菌袋从以前的免费砍树制作,变成了现如今的从外地购买,种植香菇的成本自然就上去了。”

“肯定是没有以前划算,但是为了保护生态,值得!”陶久林露出憨厚的笑容,“以前采伐树数量受到国家政策限制,香菇产业不能大规模进行,现在买菌袋种香菇,想种多少就看村民各自的能力了。”

陶久林使用新菌种种植香菇有4年时间。第一年,他整天担心种植出来的香菇品质、产量不高,担心收不回投资成本。后来出菇的时候,他发现两种香菇品质差别不大,也没有亏本,悬了半年的心才落地。第二年,村民纷纷来看他种植的香菇。在陶久林的劝说下,村民陆续去买了苹果树木屑制作的菌袋种植香菇。现在村里百分之八十的村民都和他一样,用新菌袋种植香菇。

说起种植香菇,其实陶久林是有近20年种植经验的行家里手。八里坡村村民有百分之八十是靠种植香菇增收致富的,最开始种植香菇的时候,陶久林种植了三四千袋香菇,而现在用新菌袋,他已发展了6个大棚、1.2万多袋香菇。前两年行情好,一年净收入5万多元。这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香菇市场价格下跌,但每年仍能收入3万元左右。

陶久林能当生态护林员,与家里的状况有关。他一家五口人,有年迈的父亲、贤惠的妻子和两个在外上学的孩子。他的母亲去世有七八年时间了,去世前因病瘫痪在床,给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2015年,陶久林一家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母亲生病前,陶久林在外务工,家庭虽不富裕但日子还过得去。母亲去世后,加之年迈的父亲耳朵有些聋,为更好地照顾家庭,陶久林返回家乡。戴着贫困户的帽子,他过得很不开心。除了和妻子继续种植香菇之外,他还在积极寻找新的脱贫路子。

一人护林,全家脱贫。2016年,国家选聘建档立卡贫困户群众担任生态护林员,是以集中连片困难地区为重点,以具有一定劳动能力,但又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为对象。

2017年,陶久林得知村里要选拔生态护林员,他第一时间提出申请。经过严格的民主投票、评议等筛选环节,他被选聘为过风楼镇八里坡村生态护林员。“我从小在这片林子里长大,对山上的树木、花草都有感情。能当一个生态护林员保护这片林子,我很开心。”

回忆起当初申请当生态护林员的情景,陶久林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不是一个健谈的人,有着山里农民特有的醇厚、朴实,粗糙的手上满是泥土。“我们干粗活儿的人都是这样的,天天在林子里跑,手脚都粗糙,鞋也费得很。”

平时,陶久林会在早上8点左右上山巡逻,中午回来简单吃个饭,随后再去林子里看看,到天黑再回来。

在陶久林的“巡山护林日志”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每次巡山的具体情况:“1月4日,天气阴。今天我到磨子沟口巡山,看到一棵柏树被风刮倒了,便立刻加固培土,并清理了周边的杂草。”“1月5日,天气阴。近期是农闲的时候,有些人闲不住便上山挖药材贴补家用,这样上山对森林防火有一定的风险。今天我上山查看,没有发现人员上山,就在路口挂上警示牌。”……

陶久林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认真心细的他一点一滴地记录下每月至少22天的巡山状况,一字一句还原了艰辛而又枯燥的护林员工作。

八里坡村连片的天然林居多,山林里有野猪、野兔、果子狸、野鸡、红腹锦鸡等动物,还有陶久林一直只听到过叫声、未曾真正谋面的珍稀动物“黄羊”。“老一辈人见过,听到叫声时,他们会告诉我。”陶久林说。

行走在绿色的山林里,看看树木的长势,听听林间的鸟叫,搜寻飞窜的动物掠影,是陶久林引以为豪的事。“这山里有100多种树木,绝大多数都是天然林,是真正宝贵的自然资源和财富。保护它们,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义务和责任。”

在通村公路边,长有一棵300多年树龄的古树。陶久林时不时地要来看看古树的生长状态,看看它有没有被村民的香烛烧到。“这也是林子里古老的自然资源。”陶久林笑着说。

“他每个月生态护林员的收入是500元,在我们这个小山村,完全够一家人的生活用。”陶久林的妻子说。

陶久林的学习笔记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森林防火和扑火知识等。“我最开始护林的面积比较大,因为那时候生态护林员很少。这几年村上的生态护林员多起来之后,我防护的面积就减少了近一半,有3000亩左右。因为宣传到位了,这几年没有火灾,但这些基本的防火、扑火等知识,我还是要时刻学习的。”

陶久林所说的宣传,就是在村口路边,甚至是逐一入户向群众讲解法律法规、有关政策及林业知识,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让群众不要进山乱砍滥伐、乱捕滥猎、乱挖药材。“村子就这么大,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我当初也算是村民投票选出来的,所以大家也还比较尊重和信任我。我的电话在村里都有公示,只要有人不遵规守纪,其他村民就会打电话告诉我。”

陶久林会苦口婆心地向村民宣传各种与防火有关的知识,开始时,有些熟人和亲戚一时改不了陋习,对他很有意见。慢慢地,大家看他不遗余力地宣传和解释,也就理解了他。

在森林资源管理的关键期及森林防火戒严期,陶久林几乎天天上山,发现有砍树的马上问是否有采伐证,教育他们不能乱砍滥伐;遇到烧地边的,立即制止并把森林防火“十不准”条例讲给他们听;遇到清明节、春节祭祖的,他提醒村民注意用火安全,倡导文明祭扫。在他的引导下,不烧纸、不放鞭炮已成为当地村民文明祭扫的普遍行为。

遇到陌生人进村,陶久林会告知其不能带火进山,不能收购林木,禁止乱捕乱猎。遇到村子里的“五种人”及重点人群,陶久林不仅告诉他们的监护人要严加管理,还主动担当起留守老人、孤寡老人的“亲人”,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用火、冬季取暖用火问题。

村民将陶久林的一举一动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不仅是一名好护林员,还是一个好服务员。”这是当地群众对他的评价。

陶久林通过努力,2018年,他家收入达3万多元,率先脱贫摘帽。致富不忘乡亲,他利用所学的技术和经验带领村民发展香菇,免费给他们指导技术,积极为邻居嫁接核桃树、板栗树,及时提供市场信息、解决群众生产困难。在陶久林的示范带动和帮助下,村里有一批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产业脱了贫、致了富。

护林员岗位不仅改变了陶久林的生活,更是给了他彰显自我价值的平台。获得全国最美生态护林员称号后,陶久林说他要更加努力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守护绿水青山。

陶久林说:“把青山绿水保护好了,让我们的下一代都能受益,在空气清新、山清水秀的环境里生活,这是我们所有林业人的愿望。”

新闻推荐

商南县人民法院 宣判2起滥伐林木案件

本报讯(通讯员陈俊宋林佩)4月9日,商南县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并当庭宣判了2起滥伐林木案件。被告人谢某违反森林法的规定,超批准...

商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商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