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的泥越多,离老百姓就越近
本报记者李煜
“要想判好案,就要和老百姓打成一片。脚下的泥越多,离老百姓就越近。”2020年元旦刚过,记者来到商洛市商南县法院采访,面对记者,全省“十佳女法官”、商南法院民一庭庭长贾珍亚道出了她27年法官生涯的真实感受。
贾珍亚1992年调入法院工作,从“门外汉”到“调解能手”再到“办案标兵”,从书记员到如今的民事审判一庭庭长,10余年的基层法庭工作经历,27年的法官生涯,贾珍亚为商南的审判事业奉献了无悔的青春。
村书记看她像个“泥腿子”
贾珍亚在基层法庭工作时,接触到的当事人,都是最基层的老百姓;审理的案件,大部分是乡邻关系、婚姻家庭纠纷。这些案件尽管琐碎,但小案件连着千家万户,连着百姓的心。正是认真审理的这些小案件,让她赢得了百姓的信任,也维护了法律在百姓眼中的尊严。
随着土地承包政策的改变,土地纠纷案件一时间都涌到法院。每审理一个案件,贾珍亚都会深入田间地头、村委会、农户家庭,耐心做好双方当事人工作。
2019年7月,家住商南县青山镇外出打工的李某,要收回邻居代种的田地,双方因土地面积问题发生纠纷。贾珍亚接到此案后,并不急于开庭,而是带着测量工具来到田间。田地分散在三个不同的地方,种植着不同的作物。贾珍亚一会儿卷起裤角下到地里,一会儿又穿梭在另一片玉米田中。三块地都量好算好,她才赶到村委会。她皱皱的衣服,满身的泥污,头发上还沾着片玉米叶儿。解释了半天,村书记才明白眼前这个“泥腿子”,是位法官。
正是因为这种认真的态度,贾珍亚审理的土地承包案件,全都以调解、撤诉结案。
事实上,在审理民事案件,尤其是涉及妇女儿童的案件中,贾珍亚常常通过调解前置的方式,尽量在开庭前做当事人的调解工作,避免使小矛盾演变成大矛盾。多年的司法实践,让贾珍亚探索出了调解“五法”,即背靠背调解法、现场调解法、冷却处理调解法、亲情调解法、委托调解法。贾珍亚所承办的家事案件中,90%以上,都以调撤方式结案。
小女孩拉着她喊“法官妈妈”
作为妇女儿童维权合议庭成员,贾珍亚用真情化解矛盾,用爱心和柔情为当事人撑起了一片天。她曾经办理了一起变更抚养权纠纷案件,双方离婚时协议,婚生女由男方抚养。可是,在离婚后的第三年,女方却起诉要求变更抚养关系。原来,女方几年来无法探视女儿,男方再婚生子后,这个女儿便没有继续上学,所以女方才起诉变更抚养关系。被告向法官解释说,他是家里的顶梁柱,要外出挣钱,现在小儿子年纪尚小,需要人照顾。自己家离学校较远,没有人接送女儿上学,才导致半年来女儿一直在家。因为前妻是外地人,他坚决不同意变更抚养关系。在被告家中,贾珍亚看到了这个10岁的小女孩。小女孩对贾珍亚说:“我想上学,想和小朋友一起玩。”
“当时听完好心酸。”回想起这一幕,贾珍亚声音有些哽咽。随后,她将原、被告叫到一起做调解工作,向他们讲明接受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再穷不能穷孩子”。最终,被告表示要克服困难,一定让孩子重返校园。原告考虑到孩子能够正常上学,有了稳定的生活,便申请撤回了起诉。
然而,由于孩子落下了半年的课程,学校便没有接收。贾珍亚得知这一情况后,便帮忙联系能够住宿的学校,同时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帮助孩子补课。新学期开始了,学校联系好了,贾珍亚为小女孩买了书包和文具,小女孩亲切地拉着她的手喊“法官妈妈”。
新闻推荐
本报讯(吴京记者李煜)今年以来,商洛市商南县检察院积极完善检察官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机制,开展了“以案释法进校园”主题活动...
商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商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