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韩鲁华先生 走丹江(下) 姚家明

商洛日报 2019-09-19 07:49 大字

贾平凹的散文《白狼街》被河南人全文刻在墙上

辞别梳洗楼,我们沿着丹江边的小路继续前行,大约五六分钟后,来到一个河湾处,我让车停下。

韩教授问我这里是什么地方,我告诉他这里叫月亮湾,一面指着丹江对岸一个陡峭的石崖说:“你们看,那石崖上裸露的部分,像不像个月牙儿?”说着,我们纷纷下了车。

韩教授仔细地看着对岸,惊喜地说:“可不,那真像个月牙。”

那月牙儿似刻似砍,齐楞齐整,仿佛是神仙提了银月在石崖上重重地拓出来的。

我告诉韩教授,当年贾平凹和何丹萌、姚书铭一起乘皮筏行进到此处时,被月亮湾奇特的美景和神妙的传说所吸引,就把皮筏停下来,到附近的村子采访了几个农民。他后来创作的著名小说《小月前本》大概就来源于这个地方吧。

我这样一说,韩教授对月亮湾更感兴趣了,一定要到那个山崖跟前去。我说那个地方看着近,其实走起来还远着呢,今天怕是来不及了。最后,我们只好把车开到月亮湾村的一座桥上,把周围的山川河流仔细地欣赏了一番。

看罢月亮湾,我们沿着丹江继续南行,不久便进入河南省淅川县境内。这里地势更加开阔,丹江的河道起码也有三四里宽。

接下来,我们要看的地方是白浪。到白浪必须先到古镇荆紫关,再由荆紫关绕到白浪。

我一路充当了向导的角色,司机左一拐右一拐,穿过荆紫关的大街小巷,然后来到白浪。白浪过去是商南的一个镇,几年前撤乡并镇过程中,白浪镇被撤销并到了如今的湘河镇。因为这里地理位置特殊,过去商南县委、县政府一直把白浪当做一个边贸古镇来打造,在陕西与河南的交界处建有标志性的牌楼,牌楼上有原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书法家徐山林题写的“白浪镇”三字。我们把车开进牌楼,然后在白浪街停下。这里街道比较宽敞,两边盖了不少楼房,但由于原来的镇撤并了,如今街道上显得冷冷清清,很萧条的样子。

韩鲁华是第一次来到这里,所以充满了好奇,东看看西瞅瞅,还站在白浪街上,让我们给他拍照留念。

看了一会儿白浪街,韩鲁华突然问我:“听说平凹那次来,还到白浪的三省石去了,三省石在哪里?你领我们去。”

我说:“三省石离这里很近,不到300米。”

我就领着他们,从街道边的一条巷子进去,再拐一个弯儿,迎面便看到三省石旁边的那棵大柳树了。

韩教授和王良书记都是第一次来白浪,一听说前面就是闻名遐迩的三省石,便孩童似的兴奋起来,疾步向前走去。

三省石其实是立在鄂豫秦三省交界处的一块底径一尺左右、高约五寸的尖顶青石,它的三个棱分别对应鄂豫秦三省地界,用脚踏在这块石头上,便有“一脚踏三省”之说,故称三省石。

因为这天是周末,又是明媚的春天,来三省石游玩的青年男女特别多,红红绿绿的,花枝招展,非常热闹。过去,三省石只是一块普普通通的三棱形石头。现在这块石头也换了,是一块打磨得很规则的三棱形石头,三个面分别刻着秦豫鄂三个字,用水泥镶嵌在亭子的底部,非常牢固。亭子是用三根柱子支撑起来的,每根柱子上雕刻着游龙;亭子上方东南北三面分别刻了陕西省、河南省、湖北省的碑文。

人们来到这里,大多是想体验一下“一脚踏三省”的趣味。我们一行6人来到这里后,也未能脱俗,先是一个一个踩住三省石照相,然后是三个人一组地照。韩教授非常随和,我们几个人分别都和他合了影。

在三省石的北边,过去是湖北的一个供销社,现在改成了一家饭店;三省石的南边是河南人开的一家集食宿为一体的“三省客栈”;东面,是陕西人开的一家小饭店。见游客这么多,这几家饭店、客栈都纷纷把一些土特产及根雕工艺品摆在门口,向游客出售。

韩教授对这里非常感兴趣,一处一处地看着各种新奇的根雕、工艺品和土特产,还不时用手机把一些新奇的东西拍下来。见我立在亭子边上,他走过来对我说:“家明,平凹那次来白浪后,还写了一篇文章,是不是?”

我说:“是的,那篇文章题目就叫《白浪街》,现在河南人把整篇文章刻在了墙上。”

“刻在哪里?”韩教授问我。

我便把韩教授领到三省客栈东面的一面墙跟前,这面墙上用楷书工工整整地全文刻写着贾平凹的散文《白浪街》。这篇散文很长,大概有三四千字,整整占了半面墙。

看到贾平凹的散文被河南人全文刻在墙上,韩鲁华特别激动,便用手机一一拍下。

这个时候已经是下午了,王良突然走到我跟前说:“我刚才去看了,三省客栈里面有住宿的,而且很便宜,咱们今晚上不如就住在这里,你看咋样?”“条件好不好?”我问。

“比较干净,也很安静,不信你进去看看。”王良说。

我便和王良书记一块儿进了三省客栈,上了二楼,把一个个房间都看了一遍,里面果真很干净,床单、被褥都雪白雪白的,地板上也一尘不染。一问房东,价格果真便宜到家了,我便毫不犹豫地将4个房间全订了下来。

房间订好之后,我们出来对韩教授说了。韩教授听说晚上就住在三省客栈,非常高兴,至于房子条件咋样,他丝毫不关心。

晚上住宿问题解决了,去了后顾之忧,接下来离天黑还有一段时间,我们便计划去看一看荆紫关古镇。

荆紫关古镇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丹江右岸,因地处豫、鄂、陕三省结合部,古镇便有“一脚踏三省”和“鸡鸣三省荆紫关”的称号。荆紫关镇有20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于唐代,兴盛于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镇现存主要明清建筑有荆紫关古街道、关门、山陕会馆、禹王宫、平浪宫、万寿宫等。

我们来到荆紫关最长的一条街道。这条贯穿荆紫关南北的街道大约长2.5公里,地面一律用青石板铺砌而成,两侧有百间老式店铺,房门皆为木板嵌成;店铺的两边厢房对称,用一堵两米长的封火硬山墙隔开。古街的上空,悬挂着一盏盏小红灯笼。当我们走在这条古色古香的古街道上,仿佛走进了明清时期的年代,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韩教授是著名的文艺评论家,见多识广,面对这条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筑的古街道,赞不绝口,不停地用手机拍照。我们几个人也跟着他,纷纷拍照留念。

由于荆紫关太大、古建筑太多,我们只是选择性地看了平浪宫和山陕会馆,然后还不顾疲劳,游览了五里之外的法海寺景区。法海寺景区几年前我曾去过,那时上面只有一座建于唐高宗时期的庙宇,而且很破败,平时也没有人照管。此次来,这里不仅建起了景门,还改修了上山的道路,山上的庙宇也作了修缮,已经作为一个景区正式对外运营。我们买了门票进去,感觉这个景区其实很普通,唯一值得看的是一个洞窟里塑的法海像。我们一行7人沿着一条狭窄的石阶路攀了上去,只见法海神态安详地坐在石窟里,四周是形态各异的钟乳石。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头顶上不时有水滴滴下来,显得非常安静。

游罢法海寺景区,我们乘车返回荆紫关古镇。这时天色开始暗了下来,大家感觉又累又饿,便开始找吃饭的地方。

我们开着车找了几处,最后经朋友电话中指点,决定去吃荆紫关的名吃“八大碗”。

这个饭店就在荆紫关的古街道上,我们把车停在附近的小广场上,步行去了饭店。

天慢慢黑将下来,古街道上悬挂的一盏盏红灯笼开始亮了,红红的,很好看。微风吹拂,凉爽宜人。

这家饭店生意很红火,几重院落里灯火辉煌,不断有进进出出的顾客。饭店是用过去的旧房子改造而成的,给人一种很古朴的印象,头顶上悬挂了不少小红灯笼,两边的小房间里都是来吃饭的客人,说笑声不绝于耳。

我们被带到最里面的一间雅间里。走了一天了,大家都感觉很疲惫,一坐到凳子上,便只顾喝茶,话都懒得说了。

可是,当服务员把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的荆紫关“八大碗”端上来时,一个个又都精神焕发起来。荆紫关的“八大碗”是中国流传很久的传统美食,在古代,据说很少有人能吃到正宗的“八大碗”,只有在少数富裕人家才能凑齐八大碗所需的各种食材。

“八大碗”第一道菜叫炸虾,就是把洗净的河虾下到油锅炸,待虾体颜色发黄时迅速捞取上来,嚼之香酥润嫩。

第二道菜四喜丸子,是一道广为人知的大众菜,而越是大众菜,越能体现一名厨师的菜艺水平。

第三道菜叫蒸肉,用肥瘦皆有的猪肉蘸过鸡蛋面汤后进行油炸,香味满口。

第四道菜是煮肉片,将带皮的猪肉加香料煮熟,再切成薄薄的肉片,香味可口。

另外还有蒸藕合、油煎梭鱼、烧鸡等。

这些菜,不仅色香味俱佳,而且都是用大碗大盘子端来的,量非常足。我们一个个都饿了,面对如此美味,便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因为今天我们是沿着当年贾平凹走过的路一路走来的,我们一边吃着喝着,一边又谈起了文学,谈起了贾平凹。

贾平凹无疑是当今中国文坛最耀眼的文学大家之一,他所取得的成绩让我们每一个商洛人倍感骄傲。近年来在贾平凹研究方面颇有建树的韩鲁华教授,自然对贾平凹非常了解,我便向韩教授提了一个要求,让他给我们谈一谈他所了解的贾平凹。

韩教授告诉我们,贾平凹的勤奋,在陕西所有作家当中是无人能比的,他把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平时,一些可开可不开的会,还有一些应酬,能取消的,他一律都取消了,把时间几乎全用于写作了。韩教授要我们不要听信外界对贾平凹的谣传,他说,贾平凹为人善良实在,而且做人非常低调,到哪儿去都是悄悄的,从不主动打搅当地政府官员,他喜欢随性地出去走一走,看一看……

作为商洛的文学后辈,贾平凹在写作道路上的成长经历,我也略知一二,知道他曾经受了不少挫折,于是就向韩教授提了一个问题:“面对别人对他的一些不合理的批评,贾平凹是如何应对的?”

韩教授回答说:“不理睬。”

他侃侃而谈:“面对不少人对他的批评,包括一些不公正的待遇,他从不主动地去还击,而是不理睬,只是闷着头,认真地去写作。写出好作品,就是有力的还击。贾平凹就是靠这样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这才成就了他今日的辉煌。”接着,韩教授还说:“贾平凹外表看似柔弱,可内心非常强大。一般人在挫折和人生低谷面前,总是很萎靡,可贾平凹每当遇到不幸变故时,总会冷静思考,酝酿出不朽作品,比如他的《美穴地》,还有《废都》。”他建议我回去把这两部作品好好研读一下。他认为《美穴地》是贾平凹最好的中篇,《废都》也是贾平凹能够留传后世的不朽作品之一。

韩教授的一番话让我非常感动,在座的都是商洛人,听了韩教授的话,也都唏嘘不已。

趁着韩教授谈兴正浓,我向他提了一个要求,想请他为我刚刚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月亮湾》写序。我以为韩教授会找借口推辞一番,不料当他听说我是以今天看到的月亮湾为原形写的长篇小说时,欣然答应给我写序,而且分文不取。

回去后,我就把《月亮湾》的电子版发给韩教授,一个月后,他就把一篇3000多字的序发给了我。这是后话,也算是这天的一大收获。

新闻推荐

江西沟村欢送2019年新兵入伍

本报讯(房艳锋)又是一年送兵时,9月6日下午,商南县金丝峡镇江西沟村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热闹非凡,2019年江西沟村新兵入伍欢送仪...

商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商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