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女汉子的脱贫密码

三秦都市报 2018-11-17 02:30 大字

本报商洛讯(代绪刚记者闫鹏飞)在商南县富水镇洋淇村见到贫困户王金菊时,45岁的她正挥汗如雨,在茶叶地里忙着清理杂草。她虽历经磨难,但百折不挠、自强不息,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女汉子。她婚后和所有家庭妇女一样,在家相夫教子,日子过得平凡而又安逸。然而,这样的好日子在2013年她丈夫被查出患了肺癌的那天戛然而止。当时,王金菊感到家中的顶梁柱倒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像大山一样袭来,丈夫治病需要六七万元,自己的身体还有病,3个孩子正在上学得花钱,怎么办?

为了解决家庭困难,看到邻居朋友种茶叶致富,毫无茶叶种植经验的王金菊向他们请教,积极参加茶叶种植技术培训班,凭借山里人的韧性和勤劳,她很快摸索出茶苗下地的最好时间、茶地平整时间、茶苗选择、种植规格、灌溉、施肥等技术要领,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她的3亩地全部种成了茶叶树苗,并依靠科学种茶,收入连年递增。

2014年农历腊月,王金菊的丈夫在西安医治无效去世,但是,她心中有一个信念,再苦再难,不能让孩子退学,必须得让孩子把学上完。为了让孩子上学,她先后在柏伦工贸公司打工,和朋友合伙种植香菇,在学校周围打零工。老大吴斌斌于2015年大学毕业,2016年老二吴鑫考上郑州大学,老三吴振2017年考上宝鸡文理学院,一个贫困家庭短短几年供养3个大学生,仅靠王金菊微薄的收入,难以解决一年比一年重的经济负担。

正在她一筹莫展时,帮扶干部、商南县网络公司会计殷书琴找到她,或许因为同为女人的缘故,王金菊像找到了知音一样,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把这些年的艰难都说了出来。当全面了解王金菊的情况并得知她的真实想法后,殷书琴立马汇报给了包扶领导,并和村干部一同商量对策,给王金菊开出了“脱贫药方”。

按照教育扶贫措施中《商南县农村贫困家庭大学新生资助实施办法》,殷书琴帮助王金菊到县教体局了解扶贫政策,帮忙办理手续,开学前的各项补贴加起来就有万余元,孩子们顺利进入大学就读。对王金菊实施技术扶贫,让她参加短期培训,通过熟人介绍她在县城一家火锅店就业,成为一名服务人员,月净收入2000元,极大地减轻了家里的负担。

王金菊说:“现在,我还有两个孩子上大学,虽说有经济压力,但家里有2亩多地流转出去,每年有2000多元的收入,还有3亩茶园,每年也能卖个几千元,再加上自己打工挣的钱,有党的好政策,有脱贫攻坚的好干部,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我有信心把日子过好,让关心我的人放心!”

新闻推荐

全市“净网”行动侦破涉网案件70多起

本报讯(张驰)今年以来,商洛市各级公安机关深入持续开展“净网”专项行动,打击整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至10月底,全市公安机关...

商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商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