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际边关调查⑤ 商南衔豫接楚秀东南 本报记者走进“一脚踏三省”之陕豫鄂(下篇)
商南县茶马驿道历史风情茶园。
改革开放40年来,山城商南已建设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城市。
商南县委书记许水兆深入贫困户家庭了解情况,与群众商讨致富之道。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郑斐摄
本报记者郑斐见习记者元亚娜
前几年,商洛市商南县清油河镇后湾村连条像样的马路都没有,房屋破旧,污水横流。2013年,商南县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打造旅游景点,拓宽和改造村里破损道路,发展生态产业,种植核桃树、桃树等,建成200亩采摘园,发展特色农家乐,打造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体验区。
后湾村党支部书记李富林向我们介绍:“如今,这里每天都有大量游客,今年大年初一就有300多辆车出入。村里存款超过10万元以上的村民达40%,购买小汽车的家庭占到全村的60%。”
商南县地处秦岭东南麓,衔豫接楚,三省交会,地连八县,是我国著名的茶叶之乡、名茶之乡、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名县,被誉为“陕南明珠”“秦岭封面”。改革开放40年来,商南县发挥区位优势,抓住机遇搞建设、谋发展,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大发展。
A陕南明珠秦岭封面
商南县电视台总编辑王秦禹的父亲是河南镇平人,母亲是湖北白浪人,而他们姐弟三人出生在陕西,都成了陕西人。他说:“我记忆中,20世纪80年代,我们到荆紫关全靠走路,舅舅一个扁担挑两个箩筐,一头坐着我,一头坐着弟弟。”
改革开放以来,商南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真抓实干,工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商南这个国家级贫困县逐步解决百姓温饱问题,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快车道。
近年来,商南县把发展作为推进强县富民的第一要务,经济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经济总量逐年攀升,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7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87.54亿元,同比增长9.4%,居商洛市第3;固定资产投资148.03亿元,同比增长23.2%,居商洛市第2;规上工业增加值36.48亿元,同比增长15%,居商洛市第3。
近年来,商南紧紧围绕“创建国际花园城市、打造特色集镇、建设最美乡村”目标,先后投入资金42亿元用于城镇建设,不断拉大城镇框架,提升城镇品位。1949年,商南城区面积只有0.24平方公里,人口5400人;如今,商南城区面积已发展到12平方公里,人口8万余人,城镇化率达到45.33%。
商南县交通运输局一位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商南县的公路等级提高,规模、路网密度不断加大,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312国道为依托,以县乡公路为骨架,辐射10个镇(办)。三横一纵、两大迂回的公路交通网络,实现了镇镇通柏油路、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
太子坪村紧挨着金丝峡国家森林公园。金丝峡成为旅游热点后,村上办起了72家农家乐,其中只有30多户的上河组就有农家乐30多家。
商南县旅游局干部石宏伟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商南县借助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产业,2001年以来,成功开发了金丝大峡谷,建成了国家森林公园、国家5A级景区、省级地质公园;闯王寨、玉皇山建成了省级森林公园。2007年,商南县被命名为‘陕西省旅游强县\’,改写了商南乃至商洛没有生态旅游业的历史。”
生态旅游业的崛起带动了商南县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2018年,他们围绕“优质旅游”发展理念,推动从高速旅游增长向优质旅游发展转变,着力发展更加安全的旅游、更加文明的旅游、更加便利的旅游、更加快乐的旅游。
2017年,商南县在中国全域旅游魅力指数排行榜中位居第12,荣获全省十佳旅游县称号。全年接待游客719.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9.23亿元。商贸服务、健康养老等新型业态蓬勃发展。2018年,商南县努力实现年接待游客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5亿元的奋斗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商南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高,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全县5万多人脱贫,2万多人解决了温饱问题。
近年来,商南县坚持做强主导产业、培育特色产业。2017年,全县流转土地5.5万亩,打造了规模化产业基地132个,茶叶、猕猴桃、中药材和食用菌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一镇一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在以张淑珍老人为代表的商南茶人的努力下,商南突破了茶叶栽培学的传统理论,将种茶地向北推进了300多公里,改写了商南不产茶的历史,也改写了中国茶叶的栽培史。
商南县茶叶局办公室主任张怀青说:“商南地处北纬33度,茶叶年产量不大,但茶叶中氨基酸含量高。商南茶香、汤绿、味浓、回甜,品质极佳,每年都会获得各项大奖。2017年,商南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和‘中国名茶之乡\’。”
2017年,商南县生产茶叶3900吨,产值4.9亿元。预计到2020年年底,全县茶叶建园总面积将达到30万亩,茶叶年产值将达6亿元。
B三省一家人原本一家亲
记者在河南淅川采访时,有种置身关中县城的感觉,一样的街道布局,相似的身材面孔。河南人耿直强悍,陕西人“生冷蹭倔”,在很多方面有共同之处。
在淅川,记者随处可见“水源地”“渠首”的宣传标识,甚至有酒厂就起名“水源地”。当地人说:“以至于很多北京人只知道自己喝的是河南南阳的水,却不知道南水北调中线70%的水是来自陕西的安康。”
陕西和湖北也颇多渊源。陕南安康的白河县和湖北十堰的郧西县隔江相望,两地人往来频繁。安康到白河的高速公路未开通时,白河人买房、买车都到十堰去,所以在白河街头看到挂“鄂C”牌子的汽车满街跑,会以为自己到了湖北。从口音上听,安康白河与商洛商南、山阳等地人说话,带有较明显的湖北口音。这种方言的形成与清代乾嘉年间“湖广填陕南”的大规模移民有关。
反过来,湖北也有很多陕西、河南的移民。《郧县县志》记载:“民少土著,多为移民,其中陕西之民四……”
这次采访,记者无论是到湖北郧阳还是河南淅川,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湖北人热情好客,河南人率真耿直,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像三省交界的白浪街,你能分清谁是陕西人,谁是湖北人,谁又是河南人吗?陕西、河南和湖北,本来就是一家人,原本就该一家亲。
C新时代要有新发展
商南自古就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丹江航运是沟通南北的黄金水道,商於古道是重要的军事要地。如今,随着铁路、高速公路的开通,商南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商南县交通运输局干部汪宽霖介绍:“丹江在商南境内有89公里,过去有26个渡口、5个码头,是秦楚之间的重要黄金水道。后来,随着商郧公路和312国道的建设,1995年,航运正式退出了商南的交通运输史。改革开放40年来,商南县从当时只有100多公里的公路干道发展到如今的沪陕高速、西南铁路和312国道并行,从贯通南北的商於古道到如今‘三横四纵\’的公路网,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商南县充分利用枢纽地位,打造枢纽经济新高地。汪宽霖说:“下一步,我们将向东对接西峡、南阳市场,打造西北仓储物流集散中心,真正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商南是陕西的东南门户,目前已融入西安、咸阳、襄阳、十堰等城市两小时经济圈。商南以312国道为轴线,以现代农业为重点,以城镇一体化为抓手大力发展门户经济。同时,商南县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生态”为核心,加快发展流动经济,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如今,商南县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形成“陆游金丝峡、水游莲花湖、漂流赏画廊”的旅游大环线,不断提升旅游产业化水平,助推312国道、丹江流域、滔河沿线“三大经济带”建设。
D许水兆:打造“三个经济”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三省交会、地连八县的商南,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商南县委书记许水兆对省上提出的“三个经济”有独到的见解,他说:“结合商南县情实际,我们要围绕区位优势,打造枢纽经济新高地;以现代农业为重点,大力发展门户经济;围绕‘生态\’核心,加快发展流动经济,努力把商南打造成发展‘三个经济\’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三省交会、地连八县,沪陕高速、西南铁路和312国道在这里交会,围绕其枢纽地位,商南县打造枢纽经济新高地。他们依托泰科、万达等企业,向北跟进西安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战略部署,努力打造陕西最大的汽车零配件制造基地;依托集装箱业务,向东对接西峡、南阳市场,打造西北仓储物流集散中心;向南承接十堰汽车配件制造业,建立合作、互动共赢;向西联手安康,打造环秦岭生态旅游圈,真正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同时,商南县以312国道为轴线,以现代农业为重点,以城乡一体化为抓手,大力发展门户经济;打造以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健康养老等为重点的示范园,建立三省八县农产品交易中心、陕西对外开放交流中心;大力发展汽车零配件生产加工、二手车交易、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公路偏好型产业;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大宗产品托运、冷链仓储等铁路偏好型产业,推动产业链条化、集群化发展,实现产城融合、共建共享。
“商南,依秦岭,傍丹江,气候温和,风光旖旎,宜居宜游。境内森林覆盖率达到65.9%,是天然大氧吧。”许水兆细说着商南的生态优势,“下一步,我们将围绕‘生态\’核心,加快发展流动经济,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充分挖掘景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水利风景区等品牌价值,发展休闲度假游,开发研学游、科普游,推动旅游业与体育、健康、养老、文化等多种业态深度融合,实行全区域、全产业链发展。
许水兆说:“上半年,商南县脱贫攻坚取得了新的成效,我们筹措各类扶贫资金3.18亿元,实施扶贫项目521个;‘茶菌果游\’等脱贫产业带动明显,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新建产业基地189个,扶贫产业覆盖率达100%;搬迁安置群众551户1834人,改造危房1071户。同时,商南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也呈现出良好态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5%,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0.8%,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25.35%。如今,全县经济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记者点评
发展“三个经济”交通是关键郑斐
这次采访中感受最深的就是交通问题。荆紫关镇一直是中原地带的水陆要道和货物集散地,丹江航运鼎盛时,镇上店铺林立、商贾云集。随着铁路、公路的修建,加上丹江水逐年减少,航运衰落,荆紫关镇也不复旧日的辉煌。
由于在修商郧公路,湘河镇到商南县城要绕道河南、湖北,最快也得2个多小时,而商郧公路修好之后,从湘河镇到商南县城只需20分钟。湘河镇党委书记任宏伟心有不甘地说:“过去镇上的经济在全县排名靠前,这两年修路,极大地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作为三省交界的镇,淅川的荆紫关镇综合实力明显强于商南的湘河镇和郧阳的白浪镇,可以说是三省交界处的经济、商贸中心。然而三个镇所在县区的经济却大相径庭,淅川经济发展程度明显不如郧阳,甚至比不上商南,还是因为交通制约。淅川县不经国道,不通铁路,河南的“小西藏”既是调侃,更是无奈。
省委书记胡和平指出:我们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进一步放大优势、补齐短板,加快打造陆空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大到一个省,小到一个县、一个镇,莫不如此。
新闻推荐
本报讯(特约记者李治军通讯员程世柱)商南县于9月5日、6日两次召开会议,分层面专题听取汇报、研究秦岭违建和生态环境突出...
商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商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