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药王李时珍”在秦岭山的足迹

咸阳日报 2018-07-11 00:54 大字

袁邡

每每提到“药王”,顾名思义,我们都会想到孙思邈。在我国古代还有一位伟大的医药学家,他就是“医圣和药圣”李时珍。

作者在大秦岭发现的李时珍形野生何首乌

李时珍,明朝人,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著有《本草纲目》《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这些书是现在中医学习诊脉的必读书籍。

我出生在中医世家,从小父亲教育我,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经常对我讲述药王孙思邈走进秦岭太白山认药、采药和为百姓治病的故事,也为我讲述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如何经历了28年的艰苦时光完成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除此父亲还常带我上山采药,教我认识一些中草药,如盘龙七、华山参、华细辛、手儿参、黑洋参等等。父亲告诉我学医的家训三要素:医德好、技术好、态度好!并把孙思邈的“大医精诚”认真地给我讲了一遍,让我明白“不知易者不足以言大医”的道理。从此,我把这话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也把它当成了我毕生奋斗的目标和方向,长大了,如我所愿成了一名中医,为了更好地解除医患的病痛,也为了自己能在医学界有更深的造诣,我便踏着药王孙思邈曾经的足迹经常到山上去采集药材,也追寻着伟大医学家李时珍走过的各大山川去膜拜学习。我深知这条路崎岖不平,但每当耳边回想起父亲的嘱咐教诲时,便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使我沿着这条蜿蜒的山路,继续走下去。名医李时珍自1565年起,走过各大山川采集药材,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

全书分为16部,62类,共收药物1892种,收录药方11096个,并附有药物形态图1160幅。它打破了药物的人为分类方法,对药物重新作了科学的分类。书中除了植物性药物外,还有动物性药物445种,矿物性药物276种。这本书系统地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学的经验和成就,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药物品种,对我国乃至世界医药学的发展都起到了重大的推进作用。截至目前,研究和翻译《本草纲目》的国内外版本已达100多种,其中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金陵版在2011年5月25日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IAC)第十次会议上,被批准列入《世界记忆名录》(MemoryoftheWorldRegister)。

《本草纲目》记录了那么多的中草药,我想李时珍被称为“药王”也是名归实至。《本草纲目》里记载了秦岭山上不少中草药,例如对七药鼻祖“三七”解释道:“其叶左三右四,故名三七(或云名山漆),其能合金疮、如漆粘物也”。至此也使得后人对七药有着众多解释。为了寻找这位“药王”的足迹,我多次登上秦岭太白山认药、采药,并结交了不少药农为朋友。因为陕西是“尝百草、创医药、解药毒”的发祥之地(《神农》)。且李时珍在完成《本草纲目》时历时27载,书中记载每一种药材他都亲临其境,走遍了祖国的千山万水。《本草纲目》里记载了秦岭山上众多药材,想必李时珍当年已走遍这秦岭山的一土一水,这或许就是“药王”之所以称为“药王”的缘由吧。我在数十年的时间里对秦岭山中草药的考察与探索中,竟然奇迹般的发现了李时珍形似何首乌(又名多花蓼、紫乌藤、夜交藤等。是蓼科蓼族何首乌属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块根肥厚,长椭圆形,黑褐色。生山谷灌丛、山坡林下、沟边石隙。产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华东、华中、华南、四川、云南及贵州。其块根入药,可安神、养血、活络,解毒(截疟)、消痈;制首乌可补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补肝肾,是常见贵细中药材。《本草纲目》记述:汉武时,有马肝石能乌人发,故后人隐此(何首乌)名,亦曰马肝石。《濒湖集简方》:治自汗不止:何首乌末,水调。封脐中。《本草纲目》:此物气温味苦涩,苦补肾,温补肝,能收敛精气,所以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发,为滋补良药,不寒不燥,功在地黄、天门冬诸药之上。气血太和,则风虚、痈肿、瘰疬诸疾可知(除)矣。鲁迅先生曾在文中写有何首乌,此药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不知这是记录当年李时珍在秦岭山采药的痕迹呢还是一种机缘巧合呢!

翻阅正史,并没有关于李时珍来到秦岭采药的记载,但是秦岭山上有中草药两千多种(华山中草药有九百多种,少华山有六百多种,太白山有一千多种),而《本草纲目》一书中记录了不少秦岭山上的中草药,且李时珍写书历时28年,为了准确地记录这些中草药,他亲自尝试,我想当年他来秦岭山不止一次,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但历史上却没有记载这一壮举,试想这可能是和当时的背景有关?还是和李时珍严谨务实的态度有关?不管是哪一种我们也只能是揣测试想,谁都不得而知,或许是他不愿张扬,只是留得身后名罢了。造化弄人李时珍定稿后要联系出版却到处碰壁。巧拜王世珍作序,才有金陵一家出版商胡成龙先生出资出版。在李时珍死后三年,该书才得到出版。

每当我来到秦岭山采药,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了“药王”李时珍在山上采药的情景:一位粗布薄衣的老人,背上背着大竹筐,里面装满了花花草草(各种中草药),手持竹竿,每发现一处奇花异草,便要尝花尝草,并仔细地加以记录,走遍了漫山遍野,沟沟壑壑,不论是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还是泥泞不堪的险境绝路,不论是酷暑炎热的三伏天,还是严寒冰冻的三九天,从繁星还在天未亮就出发到傍晚月亮爬上了树梢才归来,慢慢的一大筐中草药,他露出了满心欢喜的笑容,整个大山都留下了一串串深深的脚印……

作者父亲袁重杰晚年仍在看《本草纲目》

那些珍稀的草药上面的露珠,还有可能是当年李时珍采药时流下的汗水呢!无论他来过与否,我都坚信他定是来过的,而且来过不止一次,也并非一人,而且他一出门就长达数月。有一次他半年未归,他的妻子茶不思饭不想夜不能寐,噙着泪水用中草药名给他写了一封家书,以表牵挂遥念之情。李时珍看了之后非常地感动,立即也用中草药名复信一封。这一历史故事历代被传为爱情佳话。在这雄伟的秦岭山中,有位老人跋山涉水,终于完成了他的医学巨著,这并不是每一位医生所能做到的,他就是李时珍,一位伟大的医学巨人。我沿着走过的路继续前行,在这苍茫的大山里,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这其中的滋味只有亲自走过了才懂得,前方,也许就在不远处,我找到了我想要的那些“秦岭五宝”与“秦岭八宝”的野生中草药。他们具有药用、科学、艺术、文化、观赏价值。

最后搁笔之时,我还是借用现代大文学家郭沫若先生为李时珍墓前的题词:“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关于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是否来过秦岭没有文献记载,我父亲袁重杰是个既懂中医有又学过西医的医生,祖上在乾隆年间华州府开设有乾隆亲笔题写的“华州中和堂大药行”,根据祖上几代人对中医药文化和本草纲目的深入研究,父亲给我讲述了李时珍来秦岭的六个方面的原因:其一,中医本科教材医古文一书有述“入陕西省秦岭山石泉县以东的汉水流域,即“商”相当于今商南县带”;其二,他“采访四方”“乐道遗荣”,这么大的秦岭,这么多的中草药,若没有来,何谈“采访四方”呢?这里本身隐藏着李时珍来秦岭的充分信息;其三,他考证药材写了27年时间,有充分的时间来秦岭考察;其四,中国七药多达470多种,而秦岭特别是太白山至少有七药100多种,他不可能不来;其五,大唐药王孙思邈去秦岭的太白山隐居长达70年之久,他执着谨慎虚心,前有大唐药王孙思邈在秦岭太白山的威名,就是来秦岭也不敢报道来秦岭的这一事实;其六,秦岭西起天水东至武当山长达1620公里,最宽的是秦巴山区有200—300里,秦岭龙脊高3767米海拔。狭义的秦岭指关中南的800里,故称长安南山,是13个王朝建都之地,因他是从太医院辞官而走向基层,避免政治因素,避免扁鹊遇害历史悲剧的重演。(G)(2)

新闻推荐

夏日上苍坊

文/图蔡红旗今年5月,驴友相约再走上苍坊,感受夏日的上苍坊神韵。上苍坊位于商南县城西15公里的试马镇荆家河村,我们一行8人...

商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商南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