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新作为 有故事的商南茶再创新品牌
商南县的第一座茶场——知青茶园。本报记者郑斐摄
村民在试马镇郭家垭村“村企联建”白茶育苗示范基地为幼苗清除杂草。本报记者万君摄
本报记者 郑斐 万君
3月21日,正逢春分。岸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在商洛市商南县富水镇的茶坊村,张淑珍老人带记者去看当年商南县的第一亩茶园。
1970年,张淑珍与当地农民一道将50公斤茶籽点种在60多度陡峭的山坡上,建起了商南县的第一座茶场,后来成为知青点,改名知青茶园。1975年,张淑珍负责的茶场首次向国家缴售商品茶250公斤。
陆羽在《茶经》开篇中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叶栽培学》一书指出,茶叶生长在北纬30o以内、年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的南方。而商洛市的商南县,位于北纬33o6'至33o44'之间,年平均降雨量只有800毫米左右,商南人用事实突破了茶叶栽培学的传统理论,将茶叶种植地向北推进了300多公里,不仅改写了商南不产茶叶的历史,也改写了中国茶叶的栽培史。
商南先后获得“全国名茶百强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茶叶示范县”“中国茶叶之乡”称号,商南茶也通过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没有张淑珍,就没有商南茶”
“没有张淑珍,就没有商南茶。”这是记者在商南县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商南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董建莉说:“这话毫不夸张,在商南茶叶种植史上,张淑珍老人是一位标志性人物。”
1937年,张淑珍出生在河南省太康县。一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带着他们兄妹5人逃荒讨饭。新中国成立后,张淑珍考入西北农学院(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961年毕业时,组织上分配她到陕西省林业厅楼观台苗圃,而她却要求到更艰苦的地方去。后来,她和未婚夫一起到商南县林业站工作。
在商南的57年里,张淑珍改移栽为直播,突破了“南茶北移”第一关。她根据商南地质特点,提出宜茶则茶、宜林则林,林茶相伴的新思路,不仅解决了茶树新生苗出土一至两年后大面积死亡的问题,还创造性建立了林茶相伴无污染、无病虫害的新兴优质茶区;她在商南第一个从采茶、制茶入手,培育了第一个名茶品牌——商南泉茗,走出茶产业发展、农民致富之路;她于1985年首创商南茶叶联营公司,走出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公司加基地联农户的市场化道路。
商南县县长崔华锋说起张淑珍老人非常感慨:“商南是土石山区贫困县,是国家深度贫困县。张淑珍是全国十大扶贫状元之一,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更是商南产业扶贫的先行者。在商南这片土地上,她为了实现‘南茶北移\’,一干就是50多年,商南茶已经融进了她的生命。”
81岁的张淑珍精神矍铄,聊起商南茶兴致很高。在知青茶园,她指着山坡说:“那几棵核桃树后面就是我们种的第一亩茶园。”记者顺着老人手指的方向望去,山上茶树绿意盈盈。经过40多年的岁月洗礼,这片茶园依旧生机勃勃。
走进茶园,张淑珍随手摘下一片茶叶,在阳光下仔细端详。她说:“这是乌牛早,再过几天就可以采摘了。采茶就跟收麦子一样,要赶时间,龙口夺食。”
领北国茶香风骚
在商南县城的文化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高约26米的绿色茶叶造型雕塑,碑石上写着“领北国茶香风骚”。这座茶叶雕塑位于县城中心位置,可见茶产业在商南的重要地位。
据了解,截至2017年年底,商南县共建茶园25万亩,其中丰产茶园12万亩,可采摘茶园19万亩,无性系茶园3.2万亩,无公害认证茶园面积11万亩;年产茶叶3900吨,产值达4.9亿元。从事茶叶种植的农民有5万人,茶农人均增收5000元。茶产业已成为富民强县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给全县GDP的贡献率达30%以上。
商南县沁园春茶业公司是一家从事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种植、加工、销售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总经理王超瞅准茶旅融合商机,投资1.67亿元实施了万亩白茶基地建设。王超介绍,沁园春公司将加大投入,尽快完成万亩白茶基地建设,力争用3—5年时间把马泉山打造成4A级景点,把荒山变成绿水青山。
当年张淑珍种下第一亩茶园的茶坊村茶场,如今已经成为当地百姓及外地游客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商南县副县长石红菊说:“今年县上全力推进茶坊小镇暨茶坊小食品产业园建设,投资19亿元打造集茶科技引领示范、茶产品精深加工、茶市场交易集散、茶元素高端集聚、茶文化休闲旅游、茶生态康体养生于一体的旅游商贸休闲特色小镇,年可接待游客30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亿元。”
好茶再树好品牌
在知青茶园,记者碰巧遇到一家越南农产品贸易公司的客商考察商南茶叶的种植情况。听说张淑珍是“商南茶之母”时,越南客商纷纷围拢上来,争相和老人合影。
越南客商来商南采购茶叶,当然是冲着商南茶的品质而来。刚刚卸任商南县茶业局局长的田基成说:“商南茶叶参加‘中茶杯\’‘国饮杯\’全国名茶评选,报送的所有茶叶样品经检测,‘农药含量\’一栏中均为‘未检测出\’字样,可以理解为零农残。这不仅标明商南茶叶质量合格,更说明了商南茶叶品质上乘。”
但是,茶好也怕巷子深,好茶也要讲品牌。
商南县茶业局局长朱先魁认为,商南茶产业的发展存在宣传不够,品牌不强,知名度不高,茶园建设基础差、单产低,技术人才及劳动力缺乏,生产成本高,茶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商南茶在全省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少,企业品牌知名度不高。
针对这些问题,下一步,商南县将积极探索整合茶叶品牌,由商南茶叶联营公司主攻商南泉茗,沁园春茶业公司主攻商南白茶,秦岭红茶业公司主攻商南红茶,逐步形成商南茶主打品牌和拳头产品,培育全省乃至全国茶叶知名商标。同时,加大商南茶推介和宣传力度,为商南茶走出陕西创造条件。
近年来,商南茶在发展中更加注重科技支撑作用。过去一年,商南县完成改造低产茶园1.5万亩,培育丰产茶园1.5万亩,千亩秦岭生态茶园两个,指导茶农对低产茶园通过改土、改树、修剪等有效措施,增施有机肥,加强茶园病虫害防治,实行科学化管理,逐步把茶园建设成有机茶生产基地。
采访即将结束时,张淑珍老人拿出她去年刚刚研制的工艺白茶样品让记者品尝。她高兴地对记者说:“我们正在进行初步研发和推广,如果能够成功打开市场,5月之后的茶树老叶子就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对茶农来说,又能增加一笔收入。”
新闻推荐
22岁的范学文是西北大学生物学专业的学生,即将毕业的他这阵子正在认真准备公务员考试。范学文说,他希望能在家附近找个稳定工作,陪伴母亲一起幸福地生活。4年前,品学兼优的范学文在高考中脱...
商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商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