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传承古法工艺 酿造精品生活

商洛日报 2018-01-04 09:05 大字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油是人们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重要佐料。那么,过去古法压榨的食用油是怎样做出来的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知之甚少。

我的童年在碾盘小学上学,路途中刚好有一座上百年历史的老油坊。每年冬季开始,这个油坊就开始热闹起来,每天来榨油的人络绎不绝。每次从油坊跟前经过,一里之外就能听到“咚——咚——”的声响。走近油坊,只见几个大汉隆冬季节穿着很薄的衣衫,站在由粗大的原木做成的木榨上,手握一个40多斤的铁锤,高高举过头顶,将铁锤狠狠打在木楔上。由于木楔的挤压,用龙须草缠紧的油饼里便渗出旺旺的油来,这些油沿着木槽一直流出去,最后流进了接油桶里。

传统手工作坊榨的油原汁原味,对人身体非常有益,可由于费时费工,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流行的大多是机械榨油,把晒干的花生、芝麻往机械里一倒,一会儿工夫油就榨出来了。可是机械打的油与传统手工打的油相比,简直不能同日而语。尤其是在口感、香味和营养成分上,传统手工榨的油要好得多。可是,现在哪里还能寻到传统手工油坊呢?

商南县捉马沟就有一家新开的传统手工工艺榨油坊。

近日,我们来到捉马沟村下河组的土油坊里,目的就是想亲眼看一看古法榨油坊的制油全过程。油坊的主人——合作社支部书记罗镰威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我们来到宽敞明亮的榨油车间,穿戴整洁的工人正忙碌着。罗书记仔细地给我们讲解道,古法榨油工艺分选料、炒料、粉碎、蒸粉、做饼、压榨、过滤等7个环节,整个工序做完得好长时间,还需耐心等待。

首先是选料。以菜籽为例,必须清除霉变的菜籽,以及菜籽中的灰尘、沙土等杂物。二是炒料,即将选好的菜籽倒入炒锅中反复地炒。三是粉碎,就是将炒好的菜籽进行碾压或粉碎成粉末状。四是蒸粉,这道工序是将粉末状的菜籽放进蒸锅里,用蒸气蒸。我们在旁边看到榨油工人不停地往锅灶添柴火,锅里大气直冒。五是做饼,就是把蒸好的粉状菜籽放进胡草铺就的饼状木具里做成圆饼。六是压榨,将包好了的菜籽饼放进木榨,并插入柱状木楔。随后工人用大锤不停地使劲敲击木楔。经过努力,香气扑鼻的菜籽油就淌出来了。刚流出来的油里含有杂质,所以还要进行最后一道工序——过滤,通过人工过滤,把杂质去掉。整个过程耗时6个多小时,很费功夫,让人看了唏嘘不已。

罗镰威的油坊,原料主要来源于茶园套种及对外收购,有效保证了原料的品质。油坊日产古法压榨菜籽油、芝麻油、花生油200多斤。它们的加工工艺与现代化学浸出、螺旋压榨不同,古法压榨不经过重复高温、不使用任何化学品或添加剂,所产的油香气扑鼻,口感清爽,原汁原味,营养丰富,给顾客带来健康和享受。

2016年初,为响应国家“***、精准脱贫”的号召,罗镰威承包深山茶园500余亩,流转土地102亩,先后成立商南县汇康生态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协会)、陕西君悦康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农业经营主体,主要从事茶叶、油料作物、羊肚菌等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加工和销售。古法榨油是他们公司除茶叶、羊肚菌种植加工外的一项主要业务。2017年,在市委宣传部包扶工作队的指导下,他们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协会)+基地+贫困户”的模式,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发展产业、技术培训、入社务工等方式,带动捉马沟村25户84人增收6万多元。

新闻推荐

商南就业扶贫惠民成效凸显

本报讯(特约记者李治军通讯员阮小健)近日,商南县在青山、十里坪等5个镇办先后举办了5场就业扶贫招聘会,重点招聘贫困劳动力到南京或本地企业就业,达成初步意向的有260人。今年以来,该县按照“就业一...

商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商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