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市民抢救千只搁浅河蚌 刘勇鸿

商洛日报 2021-04-26 09:59 大字

经过一晚上的强降水,汹涌的丹江河水铺满了河床。4月24日14时许,趁着大雨间隙,家住商州区大赵峪街道办事处刘塬村六组的南晨英在丹江河东龙山下王巷段溜达时,突然发现有近千只河蚌裸露在河堤下的干滩上,有的甚至有一公斤重。

这不是咱们商州人口中的“海巴”吗?这么多年没在河里见过了,怎么一下子这么多?作为一名钓鱼爱好者南晨英也是纳闷。简单分析后,南晨英认为是因为防汛撤掉橡皮坝后,岸边湿地中水位降低,致使生长在其中的河蚌搁浅。

南晨英迅速通过手机查阅资料,商州称作“海巴”的学名叫河蚌,是生活在淡水湖塘中的贝壳类水生动物,以滤食藻类为生。常见在江河、湖泊、池沼、小溪等泥质、沙质或石砾之中,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可以食用。但并不是所有的江河湖泊都适合河蚌生存,河蚌非常敏感,对生存水质的要求非常高,并且需要流动的活水。也就是说,只有在水质好的地方我们才能看到河蚌。从这个角度来说,河蚌可以说是重要的环境指示生物了。

在查看时,南晨英发现经过长时间的搁浅,有的河蚌壳肉已经分离,有的壳内肉色已开始变红甚至腐烂。为了抢救这些吉祥的生物,必须迅速将这些河蚌放入河水中。当笔者路过,听到“扑通”“扑通”的落水声,闻讯走到河边时,看到南晨英正冒雨将一只只河蚌放入水中,救生已经过半。

在交谈中,南晨英告诉笔者,丹江河有一种特色鱼种,叫作“五色板”,很久以前在河中和稻田多见,它的卵就产在河蚌壳内,是高氧鱼类,对水质要求极高。

如此多的河蚌,说明丹江河水质越来越好。这不禁勾起笔者小时稻田逮捞“五色板”的回忆,那时候的丹江河确实很清很美。

在一只河蚌周围,南晨英发现了3条“五色板”鱼,身体确实有多种颜色呈现,只是弱小的鱼苗已缺氧而去。“他们是伴生体,河蚌多了,‘五色板’鱼才会多。”说话间,南晨英不免带着遗憾。

此时路过的商州监狱退休干部王占才也闻讯加入抢救河蚌的行动中,为了加快进度,他干脆把雨伞放在一边,冒雨施救。经过半小时的紧张抢救,他们把搁浅的河蚌放入了水中。此后,细心的南晨英还沿河上下寻找,确保其他地方没有河蚌搁浅。

“它也是一条小小的生命,谁见了,都会救,保护丹江河人人有责。”王占才和南晨英一边擦着头上的水,一边告诉笔者。

新闻推荐

商州全方位宣传十四运会

本报讯(吴兰)十四运会进入倒计时。近期,商州区全方位推动十四运会宣传工作。开年来,商州区投入12万元在训练馆内外布置了十...

商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商洛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