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对生活的“饥饿感” 读贾平凹长篇小说《山本》

芜湖日报 2020-10-15 00:32 大字

小说,说什么?这问题有些茫然,有些抽象。小说,当然是说故事了,对于一个中国作家来说,说一个中国式的故事,说一个中国读者所喜闻乐读的故事,大体是不错的。一部好的小说,是作家对人世的宣言,也即是他的思想高度和性格因素的艺术再现。作家之为作家,在于他能把日常生活中的爱恨情仇,通过形象和故事传达给他的读者,从而让他的读者从他的文字中找到共鸣,并能与他一起去爱、去恨,去哭、去笑,去思、去想。作家就像一个高明的导游,带领着他的读者翻山越涧,去寻觅一个个别样的风景。因此,好的小说家没有一个不是讲故事的高手,故事新鲜与否,人物鲜活如何,都只在作家的文字中。那些故事和人物虽是作家的杜撰,却又不离于现实人生——至此,我不知道是否说清楚了本文开头的设问:小说,说什么。

贾平凹的《山本》,我是在前往深圳的飞机上开始阅读的,一开始的确是耐着性子,但读着读着,就放不下了。书中的故事太吸引人了。好看的故事到底还是战胜了方言的硬生,让我把这部四十五万字的宏大叙事几天内不顾一切地读完了。

《山本》围绕杨姓棺材铺童养媳陆菊人从娘家带来的三分胭脂风水宝地被不知情的公公赠给井宗秀葬父为引线,牵出杨、井两家人命运的不同变迁,进而引发出涡镇世道人心的大动荡,大分化,大破坏,大结局。一时间,土匪、刀客、逛山以及游击队等一股股势力风起云涌,个人的命运,家族的纷争,完全被中国二三十年代激荡的政治风云所淹没,所吞噬。一场场杀戮,一次次战争,乱世如麻,人命如蚁,所有一幕幕故事,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慨叹不已。处在乱世之下的下层民众,不过是那些政治屠夫们祭刀的活物,这实在是中国数千年动荡社会的真实写照。贾平凹说,《山本》是一部秦岭志,其实,这部“秦岭志”又何尝不是一部中国史,一部中国民众的苦难史?小说塑造了陆菊人这样一位大义且美丽的女子与井宗秀之间的绝美爱情,给小说涂抹一丝亮色,也给苦难中的涡镇带来希望之光。“巨大的灾难,一场荒唐,秦岭什么也没改变,依然山高水长,苍苍莽莽,没改变的还有情感,无论在山头或河畔,即便是在石头缝里和牛粪堆上,爱的花朵仍然在开,不禁慨叹万千。”我以为,这才是人类得以生存,得以长生不息的根本。

贾平凹是秦岭人,虽然成年后离开家乡,但几十年间他总是一次次地回到秦岭,钻进商洛的一个个山村,不知疲倦地收集那里的民间传说、风土人情以及人物故事。用他的话说,一个作家必须保持对生活的“饥饿感”。这种饥饿感,是类似贾平凹这样的作家能够“厚积厚发”的根本,也是当今社会很多心浮气躁的作家所难以保持的职业本能。在《山本》这本书中,土匪的出入,刀客、逛山的凶残,政府军和保安队的骚扰,多股势力的纠结,给涡镇民众带来的只有无尽的恐惧,小说演绎出一曲曲历史悲歌,展现的是一幕幕生动的人生活剧。小说中秦岭的风土人情、地方掌故、山民的生活习性,乃至山川草木、动物习性,无不带着灵性的感知,清晰如画,细如山民进门前在门坎上刮鞋底泥的细节等,不是生活的认真观察者,又怎能写得如此逼真。

贾平凹说过,一个作家,必须对生活中的“风吹草动”保持一颗“机警”之心。好的小说家也必是一个思想家,《山本》写二三十年代的秦岭,写秦岭深处的乱世情仇,但所有这一切,于我们都并不陌生,读者虽隔岸观火,却分明有十分的烧灼之痛。作家所讽喻的,也分明就是一部现代启示录。

当然,我也不认为《山本》尽善尽美,这部小说在叙事上还是过于琐屑了,琐屑到需考验读者耐性的程度,这必然在某种层面上阻碍了阅读,影响了作品的整体审美。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 黄复彩

新闻推荐

商洛市质检所新增二十七种产品检验检测能力

本报讯(张英华李一峰)经过9月26日至27日连续两天的紧张考核,省级专家组对商洛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此次扩项的装饰材料(木...

商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商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