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源湿地发现黑鹳 20多只结队翱翔

商洛日报 2019-12-04 12:53 大字

刘建国 李海

阳光灿烂,蓝天白云。12月1日14时许,笔者相约摄友去丹江河拍鸟。16时30分许,在商洛市的丹江源湿地,笔者首次发现20多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鹳飞翔在丹江源湿地上空,十分壮观。

当日下午,笔者从商洛市区出发,沿新改造的312国道向东前行,一边走,一边看。期间穿行于沙河子镇,随后再进入312国道,前行几公里又拐向丹江河南岸的通村水泥路,一直向东前进。突然,发现离我们五六百米远处的丹江河里有一二十只白鹭,立即靠边停车。摄友各自取出相机,调整好拍摄参数,蹑手蹑脚从有树苗的地边慢慢向丹江河边靠近,拍摄了一群鹭鸟站立在水边的图片。

16时22分,摄友来电话,急急忙忙告诉我,快看天上,有一群黑鹳,飞到你那边去了,快拍。我急忙抬头张望,黑鹳沿着丹江河上空飞翔,已经到了我的头顶,正向东而飞,黑影影一片,有20多只,但看不清晰到底是不是黑鹳。我匆忙举起相机,啪啪啪一阵高速连拍。回来的路上,摄友说,那就是黑鹳,黑身白肚红腿红嘴,没问题。我把拍摄的照片放大一看,有此特征,但我心里还不是很踏实。因为以往摄友在商洛拍摄到的黑鹳,最多也就七八只,这次能拍摄到20多只,那太稀罕了,说明商洛的生态环境更好了,各种鸟多了。就连这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黑鹳,也一大群地来到丹江源湿地游逛。

12月2日,经商洛市野生动物保护站人员对拍摄的照片辨认,确认就是黑鹳。据介绍,黑鹳是一种体态优美,体色鲜明,活动敏捷,性情机警的大型涉禽。成鸟的体长为1-1.2米,体重2-3千克;嘴长而粗壮,头、颈、脚甚长,嘴和脚红色。身上的羽毛除胸腹部为纯白色外,其余都是黑色,在不同角度的光线下,可以映射变幻出多种颜色,飞时头颈伸直。黑鹳栖息于河流沿岸、沼泽山区溪流附近,营巢于偏僻和人类干扰小的地方,在高树或岩石上筑大型的巢,有沿用旧巢的习性。以鱼为主食,也捕食其他小动物。繁殖期4月-7月。

经了解,黑鹳曾经是一种分布较广、且较常见的一种大型涉禽,但目前种群数量在全球范围内明显减少。黑鹳种群数量的减少,原因主要是由于森林砍伐、沼泽湿地被开垦、环境污染和恶化,致使黑鹳的主要食物如鱼类和其他小型动物来源减少。近年来,商洛市黑鹳数量不断增多,这是生态不断改善,环境日趋良好的充分体现。

新闻推荐

志愿者进大山送“温暖”

老人们选择棉衣12月2日,陕西省慈善协会“众人行”志愿者服务队2019年第五次走进商洛市商州区腰市镇郭村及郭村联办小...

商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商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