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9”的情缘

西部法制报 2019-09-28 00:43 大字

李沛

1989年,我从西北政法大学毕业,分配到商洛地区律师事务所工作。当时,所里租了几间民房作为办公场所,吃饭让我们去商洛行署灶上解决。那时,灶上的主菜是莲花白,即便包包子、包饺子,也必然是莲花白馅的,偶尔餐后烧个汤,也是莲花白汤,以至于我至今都不爱吃莲花白。

多年后,我在西安接待朋友,兴致勃勃地指着菜单点了一道手撕包菜,不料上来一看是醋熘莲花白,顿时傻眼了。那时,生活和工作条件艰苦,商洛的几个县都在大山深处,我常年在山区奔走,路远的地方就挤长途车,路近一点就骑自行车,然而很多山沟里连自行车也不能到达,只好靠双腿跑路办案了。几年下来,我跑遍了商洛的山山水水。

一次,父亲来看我,对我的工作生活状态颇为感慨,临走时留下一幅字:“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这是唐代诗人元稹重返京城路过商州时所作,很符合我的心境。

五年后,我回到了省城西安,不过只能算是沾个边,因为我去了距离临潼城区20公里的雨金法庭。每天早晨,我花1.9元坐临潼到阎良的线路车上班,晚上再花1.9元回家。雨金地处渭河以北,水土含碱性,每天喝水放茶叶也遮不住浓浓的碱味。法庭审理的案件主要是婚姻家庭纠纷,当时的民事案件主要靠法官跑路取证,法庭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一辆旧的长江750三轮摩托车。

一个数九寒天,单位男同事骑摩托车带着我外出办案,我穿着大棉袄,包着大围巾,那形象和电影《秋菊打官司》里的秋菊差不多。不过,关中平原还是好一些,路途平坦。

1999年,转眼毕业10年了,我调回到临潼法院机关,先后在行政审判庭和民事审判庭工作。这期间,法律和司法解释逐步完善,公民的法律意识逐步增强,当事人聘请律师代理诉讼较为普遍,法官审理案件轻松了许多。我们民二庭当时有一辆昌河面包车,外出办案随时可以出发,大大提高了办案效率。办案之余,我还为行政机关进行法制讲座,将工作中遇到的疑难法律问题撰写成调研文章发表,感觉生活非常充实。其间,我考取了母校的在职研究生,成为临潼法院第一个有硕士学位的法官。

2009年,又一个10年过去了,我离开了深爱的审判岗位,先后被调整到法院办公室和纪检组工作,见证了法院办公自动化的发展和司法程序的逐步完善。法官们再也不用手写法律文书了,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执法记录仪一应俱全。除了办案车辆,法院还配备了巡回审判车,使得庭审走出法院,进入乡村。科技法庭的同步录音录像功能,使得审判工作更加公开透明,法官的审判作风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成为改革的主旋律,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成为全体法院人共同追求的目标。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参加工作30周年。国家的发展变化与我30年的经历息息相关。30年来,我青丝中夹杂了白发,但当年走出校门时的初心未变,那就是祝愿祖国强大繁荣,祝愿人民生活美好。

新闻推荐

商洛:房地产业助力百姓生活更美好

近年来,地处陕南的商洛市,其房地产业为主体的人居事业发展呈整体扩大态势,房地产企业及从业人员快速壮大、投资开发额和房屋...

商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商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