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有趣的灵魂 记身边热爱读书的年轻人

商洛日报 2019-08-15 00:48 大字

本报记者 李亮

作为一名记者,写过很多新闻报道,但像这样,采访前就已经对采访对象有着几分熟悉的比较少有。突然发现,这种熟悉或许成了心里的一道坎,生怕描绘不出他们在我心里的样子,抑或是不能将生活中这些有趣的灵魂百分百呈现给报纸前的你们。我深感抱歉。

今天,我要写的是一些爱读书的朋友,一群在生活中“发光发热”的朋友。曾在网络上看过这样一个说法,内在饱满的人有着独特的气质,他们站在人群中,似乎带着一束光,这束光能够照亮他人前进的方向。

在这些朋友身上,我看到了这束光。光,是“正能量”的光,热,是由书籍而生发出的对生活的“热情”和“热爱”。

究竟读书在他们生活中是怎样一种存在,且看接下来的分享。

李沣霖:“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认识李沣霖是两年前的一次工作场合,他在政府机关工作,非常忙碌。开始关注到他,源于他更新的一则微信:“扶贫路上两个小时的车程看完一本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返程时写下这篇读书笔记。希望今年有更多的时间好好看书,好好学习。”这些文字的下面附有他读书笔记的内容。我将其摘抄了一二:今天读到书中一句话,私以为正是题眼—一个人用来局限自己的范围愈狭小,他在一定意义上就愈接近于无限。这无法不让人想到古今中外一些作家和名著中的主人公,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还有《基督山伯爵》里被囚禁二十年的艾德蒙唐泰斯,《牛虻》中被流放十五年的亚瑟,以及本书作者茨威格另一篇名著《人类群星闪耀时》中的列位主角……

时常阅读,知识面广,常作读书笔记,是他留给我的初步印象。

后来,从孩子的早教老师那里得知,“别人家的爸爸”说的就是他,“我们早教班里有个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相比于同龄孩子要突出许多,据说他的爸爸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给孩子讲四五本绘本……”那位爸爸其实就是李沣霖。

陪孩子读书,游泳,跑马拉松,参加各种户外活动……“一个好爸爸”是他留给我的第二印象。

“我的妻子王露也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我们相识于高中,那时候我读的书多一些,经常给她讲一些自己喜欢的哲学、文学、社会学的内容,其中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和女权主义先驱波伏娃引起了她很大的兴趣。后来,她就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后在陕师大继续深造,专攻女性主义文学方向,这时的她已经阅读了大量国内外文学作品,阅读量远远超过我。”李沣霖说。在之后的工作中,他们一直保持着阅读的习惯,“我是一直读闲书,闲读书,读书闲的状态。而我的妻子则一直为自己制定阅读计划,不断进军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他说。

了解中得知,李沣霖和妻子时常交流阅读心得,久而久之,他们三观不断趋同,特别是有了孩子之后,他们在育儿方面达成了高度一致。他的妻子王露阅读了大量育儿、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的书籍,也成为几个妈妈群中的小专家,时常为别的妈妈答疑解惑。“她还为我定下不少阅读任务,让我对高质量的陪伴孩子有了新的认识。除了阅读,我们还尝试写一点笔记,我基本上是写读后感之类,她则从怀孕开始,就坚持给宝宝写信,并且在各种节日,为我或者她的朋友们写一些随笔。从开始稚嫩的文字,到逐渐流畅的文笔,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谈到自己的妻子时,李沣霖的语气里流露出的全是欣赏。“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读书永无止境,唯愿我们携手前行,愈行愈远。”他如是说。

文章至此,我忍不住分享王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写的一段话:“进入十二月,小诚快两岁了,想从几个方面来总结小诚的成长,算是一篇成长手册。智力:人脑是由几百万个神经元组成的,连接神经元的叫突触,突触通过刺激建立,3岁突触的密度达到顶峰,之后大脑开始修剪,不常用的突触消失,7岁开始形成比较固定的神经元结构。由此,为小诚提供丰富的经历刺激是我们的首要功课。注意力:宝宝大脑中负责注意力的区域还未发展成熟,因此注意力往往局限于他感兴趣的事情。小诚对看书、音乐、大运动、按键玩具、倒米、画画等有着很好的专注力……”文章中,王露从智力、注意力、记忆力、情绪、社交、阅读、语言、创造等方面细致地总结了孩子的成长,不断将书中的理论运用到实践。

同声若鼓瑟,合韵似鸣琴。李沣霖与妻子王露以书籍为介,在人生之路上奏出了和谐美妙、动人心弦的爱情乐章,值得我们每一个家庭学习。

梁生宜:“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在一些思想松懈的日子里,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喜欢打开好友梁生宜的QQ空间,翻看她的读书笔记,那不仅呈现了她的思想动态,也渗透着一个女孩7年来对于读书这件事的坚持和热爱。

这是她QQ空间近几期的更新:

2019年8月6日,读《猫与鼠也缠绵》后感2019年7月29日,读《马丁伊登》后感2019年7月4日,读《棋王树王孩子王》后感

2019年6月27日,读《好兵帅克》有感

2019年6月20日,读《褐色鸟群》后感

……

这种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梁生宜从2013年一直坚持至今,总共写了130多篇。

这是我偶然看到的她的读书总结:2014年读了25本书,2015年读了24本书,2016年因为参加MBA考试耽搁半年时间,但仍然坚持读了24本,2017年读了20本……至今,每个月读两本书,是她无意中养成的习惯,并且读完每一本都会写一篇读书笔记。

从《家》《我与地坛》《少年维特的烦恼》《飘》《大众哲学》《走向深渊》到《麦克白夫人》《海外华人》《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围城》《欧也妮葛朗台》……从中外文学到哲学、历史……读书,已经融进了她的生命。

记得,那是2014年,我与梁生宜初识,那一次我们几个人代表商洛参加省上的知识竞赛,我和她同住一个房间。尽管她已经把题背得滚瓜烂熟,还是十分认真的看了又看。我还记得她为了不打扰我休息,半夜3点多起床,一个人在楼房外的角落里借着路灯复习,一直到太阳升起。她的认真和执着让我敬佩。

再后来,我有幸成为她的好友,在生活中,每当遇到一个新的挑战,她总是会给予我支持和鼓励。而她,也一直保持着积极乐观的状态,在提高自己的路上飞速前进。

2017年,她考上了西北大学的MBA,我一直认为这样的事情于她而言轻而易举,直至2017年,我第一次去她家,言谈中,她一再鼓励我考试,并拿出她的复习资料送给我,为我加油鼓劲。说实话,在拿到她复习资料的瞬间,我就被震撼到了,那是我毕生见过的最认真的笔记,几乎每一张印刷纸上都贴有一页手写纸,里面记录着她总结的做题技巧和易错题,若不是纸张的差异,会难以分辨出印刷字和手写字的区别。那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她的认真和刻苦。

也是那一次,我第一次去了她的书房。一个几乎被书柜占满的空间,柜子上整整齐齐地陈列着很多书,而大多数书都用书皮精心包裹着,上面还标注着如“需要反复看”“已经看完”的字签。“我这书房小,所以过段时间,我就要把看过的书进行归类,不需要再看一遍的就10本一包打包,贴上目录,收拾起来。把需要反复看的书摆放到书架上。”她告诉我,这是她最喜欢做的事情。那一刻,阳光透过窗户,刚好照在她的脸上,是那么生动美好。

“读书是会上瘾的。先前只是无聊打发时间,渐渐地,书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不管去哪个地方,一下车就兴冲冲地奔向当地的新华书店,跟失了魂一样,在里面徘徊游荡掉整日的时光。也许只能淘到一两本,却像孩子般高兴。逢年过节时、高兴时、痛苦时,都想买本书送给自己。”这段话摘自她曾写的一篇文章《以书之名》,表达了一个读书人对书籍的喜爱。

“读完杨绛先生《走到人生边上》后,震撼很大。我向认识的每一个朋友疯狂地推荐这本书。因为这是我目前看到的所有书中,对我固有的思想冲击最大、影响也最大的一本,且我切实地感受到读书后的变化。杨绛先生说人要有信仰,而读书就是我的信仰,读书让我学会如何独处,读书让我学会克服弱点,读书让我内心平静且充满感恩……”摘自梁生宜所写的《当读书成为一种信仰》,这是她眼里读书的意义。

谈起读书的意义,可能大多数人都会念叨那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如果你真的静下心来读书,并一直保持着坚持读书的习惯,相信时间久了,你会对读书这件事有更加深刻的领悟,不妨试试看。希望有一天你们也会成为别人眼里“发光发热”的朋友,在与书相伴的过程中,逐渐塑造出深邃、博大、有趣的灵魂。

新闻推荐

爬山洞捉飞鼠 俩熊孩子被困

华商报商洛讯(记者陈永辉)8月12日傍晚,商洛市商州区三岔河镇三星村两名少年携带绳索和手电筒,攀爬到家附近一处山洞打算捉飞...

商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商洛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