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产业带动北城子村72户贫困户实现增收

西北信息报 2019-08-02 01:00 大字

本报讯(记者叶瑛 通讯员张荣 郭乾琪)脱贫攻坚以来,为改善商州区杨峪河镇北城子村产业发展薄弱的现状,包扶单位西航公司、商州区扶贫局驻村工作队和镇村包扶干部依托当地有利的资源优势,支持村上的产业带头人袁兴文建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以“产业带头人+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在村上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带动群众实现增收。

杨峪河镇北城子村的袁兴文是村上有名的产业带头人。据袁兴文介绍,几年前他就看到了食用菌的发展前景,也曾多次赴杨凌、河南西峡等地学习、考察食用菌栽培技术。2016年,他趁着脱贫攻坚的东风,在包扶单位和村两委一班人的大力扶持下,带头在村上成立了杨峪河镇北城村大棚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袁兴文2015-2016年在杨凌进行食用菌栽培技术学习,又多次到河南考察实地学习,回到村上带头宣传推广食用菌栽培技术,此后成立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为了使合作社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包扶单位西航公司投资20万元,为合作社援建了12座大棚及相关配套设施。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现在共有食用菌大棚45座,香菇产量由2017年的12万袋发展到现在的20万袋。带动村上72户贫困户签订入股认领协议,户均认领食用菌5000袋,每年可享受产业分红。同时,还积极吸纳村上的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在合作社进行就近务工增收收入。

村上的贫困户胡红利就是通过在合作社认领食用菌以及就近务工实现稳步增收的群众之一。

胡红利对记者说:“当时认领香菇袋是5000袋,2017年、2018年均分红1000元,平常务工一个月能赚到1500元左右。”

据了解,杨峪河镇北城子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672户2070人,贫困户184户632人。以前,当地群众大多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收入较少。为改变北城子村原有的产业发展模式,西航公司、商州区扶贫局驻村工作队和镇村包扶干部通过走访调研,决定在村上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并积极扶持产业能人袁兴文成立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以“产业带头人+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来带动群众实现增收。如今,北城子村的贫困群众不出村就能实现就近就业,同时年底还能拿到产业分红。

新闻推荐

商洛中院审结涉恶案件19件

本报讯(侯向锋卢宣瑜记者李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商洛中院强化工作举措,夯实工作责任,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截至...

商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商洛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