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不忘初心大医精诚书写辉煌 记商洛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詹时军

商洛日报 2019-01-24 08:12 大字

陈丹娅

每天7点准时开门接诊,一天接诊100多人,这个兢兢业业、一心为患者着想的医生就是陕西省名中医、商洛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詹时军。今年68岁的詹时军18岁开始当赤脚医生,近50年的从医生涯里,他从未忘记初心,一直认真、专业、负责地迎接每一位就诊的病人。

2018年,詹时军被评为“陕西省名中医”。同时,他还是陕西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脑病科学术带头人,陕西省脾胃病、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医药学会肝病委员会委员,商洛市第一届政协委员,2017年度“商洛好人”敬业奉献奖获得者。他先后在省级医学刊物发表《酸枣仁的临床应用》等专业论文20多篇,其中《健脾和胃汤治疗脾胃病252例临床疗效观察》被评为优秀学术论文。

不忘儿时梦想扎实学医救百姓

在商洛市中医医院就诊,许多医生的门诊前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但是队伍最长的还数詹时军的门诊。有几个常来看病的病人介绍,好多人都是从邻近的县来看病的,詹大夫通常7点就开门,然后挨个接诊病人。

“你是不是胃不舒服?”詹大夫边把脉边问。

“嗯,检查了是胃炎,我想来找你开点中药调理一下。”患者应声说。

“吐酸水不?有没有打嗝?胃是吃饭了疼还是饿了疼?”詹大夫紧追着问。

只见詹大夫全神贯注地把脉,然后对学徒说:“你再试着看看这个病人的情况,我来开药单。”

每天的工作都是这样周而复始,但詹时军从未厌烦过。一天接诊百余号病人,对每一个病人他都是一丝不苟。詹时军说,他小时候最羡慕的人就是医生,知道患者内心对医生的信任和寄托的希望,所以每天即使下班再晚,也要把等候的患者看完。

说到动情处,詹时军开始回忆自己当初是怎么跟医生这个行业结缘的。“我小时候,家里特别穷,那个年代本来就落后,好多人家都请不起医生,医生队伍也缺乏,方圆百里才有一两个医生。当时我的奶奶生病了,家人让我去找医生,我跑了几次,才从别人家里把医生请来,结果医生请来了,奶奶的病却因为耽误太久而没能治好。此后,我就暗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当一名医生。”

梦想的种子一旦萌芽后,便会成为照亮未来人生的一座灯塔。自此以后,詹时军开始跟着村里的人上山挖药,了解药性,跟着老中医四处看病,学人家的看病秘方。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坚持和好学很快就让他成了一名远近闻名的赤脚医生。当时乡里还开过医学类的学习班,在向老医生学习的同时他还不忘去学习班上课,后来又考上了陕西中医学院,开始了专业的从医生涯。

熟读中医经典积累经验带新人

不追求名利,只钻研中医,这就是詹时军。从医近50年来,他擅长疑难杂症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别对心脑血管病、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在积累大量中医经方、家传秘方的同时,他也会根据现代疾病谱和人们体质的变化,勤研古籍,深谙各种疑难杂症。近几年,他潜心于脑中风和中风先兆的防治研究,确立了一套完整的诊疗方案和各症型的中医方剂,并辩证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一有空闲时间,詹时军就翻阅诵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纲目》等书籍,希望从经典古籍里习得更多的精髓。他说,欲有所成,就要摘要而攻,对主要经典著作要扎扎实实地下功夫,读熟它,嚼透它,消化它。不可顺口读过,不求甚解。也不可用望文生义的简单办法去猜测,要把主要经典著作读熟、背熟,这是一项基本功。社会在发展,医生也要与时俱进,虽然中医是个越老越吃香的行当,但是不学习是不行的,在熟读中医经典的同时,詹时军也给自己订了相关的医学杂志。

今年23岁的张经纬,是2018年7月来中医院跟随詹时军学习的医生。他说,以前在别处学习的时候,老师也要求自己读中医经典,了解理论知识,现在师傅不仅要求自己熟读中医经典,还结合临床经验讲什么病应该开什么方。“师傅给我们讲,人是一个整体,这就对中医医生提了一个很高的要求,要求你必须是全科医生,要行行都懂,不能似是而非,往往人得病都是五脏六腑出了问题,如果你不是一个全科医生,就不能很好地为患者排忧解难。所以,他让我们不是光看书,而且要把书中的内容弄明白,只有自己明白了懂了,才能灵活地运用到患者身上。”

“我当医生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不辜负患者的信任,用自己的能力为患者解除病痛;那么我带学徒、教知识,就得为他们负责,只有自己教出了真东西,给学生提出了严要求,才能让他们独立出师,造福患者。”在詹时军看来,任何的名誉和声望都是一种附属品,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看病,扎扎实实带人,这才是他生活和工作的意义所在。

拒绝高薪外聘扎根医院献余热

做好医生,做老百姓的医生,这是詹时军的终生追求。他说,无恒难以做医生,做任何学问都要勤奋和持久,学医尤需如此。医生这个职业的特殊之处在于,—举手—投足都接触病人,医术好些精些,随时可以活人,医术差些粗些,随时可以害人。一个医生,如果不刻苦学习,医术上甘于粗疏,就是对病人的生命不负责任。当然,勤奋学习,也不等于就能万全地解决疾病,但无怠于学,至少可以无愧于心。从医近50载,他先是在基层卫生院工作了17年,跑遍了商州的山区乡镇,从商洛市中医医院初建时进院到搬迁新址,他一待就是29年,总共接治病人近百万人次。

商洛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建平也是詹时军的学生,他说,詹大夫的名气很大,带学生认真,对病人负责,很多医院都想“挖”詹大夫,但是詹大夫从来没有动摇过。有一年詹大夫骨折了在医院住院,很多患者来看病挂不上号,得知情况的詹大夫主动向医院申请,给自己单独弄了个病房,把病房当门诊,一边接受住院治疗,一边在病床上给患者看病,这种敬业精神对他们年轻医生来说既是一种学习的榜样,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

院长王洪涛介绍,很少有医生能将中医二字融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詹时军就是个例外。他把医院当成了自己的家,把中医刻进了自己的骨髓,把患者看作自己的亲人,甘做一名普通医生,用精湛的医术默默奉献父老乡亲,屡次受到市、区的表彰奖励。退休后多次拒绝高薪外聘,依然扎根中医院奉献余热,作为院长他很感动,也很感谢这样的老中医以身作则,带领医院更多的年轻人,将中医药事业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新闻推荐

廉政春联送万家清风和畅迎新春

一张张喜悦的笑脸,一副副喜庆的春联,温暖了州城的冬日。1月22日,由市纪委、市监委主办,市文联、商州区纪委、区文联等单位承...

商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商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