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什么都得有党员的形象” 记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市医疗调解委员会负责人李向农

商洛日报 2018-06-18 08:48 大字

这些年来,他兢兢业业,以出色的工作实绩,践行着入党誓言,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服务人民,想方设法化解医患纠纷,维护着医患双方的利益,为建设平安医院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2017年,市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连续两年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今年,他被司法部评为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他就是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人李向农。

李向农是一名服役20多年的军队转业干部,加入专业人民调解员队伍后,他积极开展医疗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全市95%以上的医疗纠纷都通过市医调委进行调解,接受医疗纠纷案件118件,亲临现场处理突发纠纷60多人次,调解成功率98.9%、协议履行率99%,群众满意度高,社会反响好。 

用无声行动,践行着坚定信念

市医调委由五名调解员组成,严格执行人民调解法,坚持自愿申请,不收费,公平、公正调解,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化解矛盾,创造出了可复制的经验。

李向农进入医疗纠纷人民调解队伍以来,始终把自己摆在一个调解员的角色上,坚持事事走在先,冲在前,用无声的行动践行着他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坚持人民调解原则,履行调解员职责,依法调解处置医患纠纷,无私奉献维护稳定。

跨入医疗纠纷专业人民调解队伍以来,李向农针对自己法律知识基础不牢,工作困难大的实际问题,用半年多时间,系统地学习了《民法》《人民调解法》《人身损害侵权法》等法律知识。在实践工作中,一方面用心向本单位的老同志、老法官虚心请教,还主动联系就近地、市的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向兄弟单位请教,很快将自己这个门外汉变成了调解能手。三年来,市医调委接待、受理医疗纠纷100多起,每一起他都亲自参与,主持调解,独立调解处置医疗纠纷达到40多起,获得到了医患好评。

发扬团队精神,建立新机制

“一个人能力有限,一个集体的力量才是无尽的”。这是李向农十分欣赏的一句话,为此,他把全身心都投入到市医调委工作上来。几年来,市医调委发挥团队作用,逐步形成了“保、调、赔、防”的四位一体式工作机制,降低了医疗风险,减少了医患矛盾的直接冲突,稳定了社会。

李向农带领市医调解委公正调解,赢得了辖区医疗机构和广大患者的信赖。有纠纷找医调委,有损害要赔偿去医调委,评理维权信医调委成为辖区群众的选择。

创新是市医调委持续发展的动力,随着医疗纠纷案件的增加,工作难度也在不断加大,李向农在同志们的支持下,对市医调委的受立案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统一立案,集中评鉴定,结案反馈的工作新机制,专人专案,加快了案件的处置进度,提高了调处效率。

时刻准备,冲在医患调解第一线

作为一名医疗纠纷调解员,又是医调委的负责人,李向农随时准备着投入到调解工作中去。以前他有爱喝点酒的习惯,进入医调委后,他不敢喝酒,不敢外出,总担心医疗纠纷发生时,他无法开车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几年来,李向农坚持突发医疗纠纷矛盾两小时赶到现场,不论节假工作日,随叫随到。

2015年8月30日的,某区医院医务科打电话说:该镇某村村民因该村村民在医院发生医疗事故围攻医院。接到电话后,李向农立即带领调解员开车赶往事发现场。当时现场形势村民情绪激动,形势十分严峻。面对此情景,李向农将调解员后分成三路,一路找院方了解情况,并向警方报案;一路封存病历,调查事实;一路现场想办法稳定村民们的情绪。李向农和调解员被村民们团团围住,但他没被这种场面吓住,依然苦口婆心地向患方、村民们讲法律、讲政策、讲利害关系。三个多小时后,患方,村民们的情绪终于稳定了下来,开始选出代表,坐下来,愿意接受调解处理。在坚持“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下,李向农和调解员连续奋战两天,使医患双方终于达成协议,一场尖锐的矛盾被平息了。

我是军人又是党员,在那都得闪光

几年来,李向农的工资不够维持正常的工作支出,月月花光,大部分贴到了工作中。为了工作方便,自购的新车三年行驶了120000公里,经常是那里告急赶往那里,天天往返于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一天往返三四趟,跑遍了商洛市的所有医疗机构,自购的新车变成了旧车,媳妇问他:挣的工资干啥了?他憨厚地说:给车加油了。

为了杜绝调解员在医疗机构吃工作餐,给患者造成不公不正的错觉,李向农经常谢绝医院邀请,坚持上街自己掏腰包请同事们吃便饭。调解工作时间长,非常疲累,经常累得他浑身发酸,出虚汗,但是,这一切并没有丝毫影响他的工作热情,相反,多少个星期日接到报案电话后,他不论回老家,还是到省城办事,都会迅速调转车头,赶到医疗纠纷现场,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顾不上休息,来不及吃饭,一直忙于将激烈的矛盾冲突平息。

有朋友不解地问他:“凭你的工作精神,在那干都会有一份不错的收入,何必在这不收费、无效益的医调委守着做奉献呢?”每逢此时,他总是淡淡一笑,说“我是军人,又是党员,在那都得闪光,干什么都得有党员的形象。”

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李向农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民调解员,既没有多高的技能,又没有超人的智慧,但他以不甘平庸的工作态度,热心工作的情怀和默默奉献的精神,淡泊名利,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本报记者 原玉红 通讯员 拓文权)

新闻推荐

七城市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调查

新华社上海6月14日电在距离西安市一个小时车程的商洛市,违规校外培训机构曾野蛮生长。商洛中学附近,每50米就聚集三四...

商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商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