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历史名人——台产
屈超耘
“你知道台产吗?”“不知道。台产是什么?”“台产是人,是商洛人,是商洛历史上的大名人。”
“既是商洛历史上的大名人,怎么我连听都没听说过,对商洛的历史我还是熟悉的,何况我是土生土长的商洛人。”
“这不奇怪,他虽然是商洛历史上的大名人,但因各种原因,被历史尘封了很久,故你不知道。”
上述对话我不知经历了多少次,次数多了,便产生了感触,觉得有必要讲讲台产这个人,故援笔写了此文。
台产,商洛人,字国俊,是汉朝伺候皇帝的大官侍中台崇的后代。他从小聪颖异常,通晓儒家典籍易经,特别是对京氏易有极深的造诣。《晋书·台产传》说他:“善图谶、密纬、天文、洛书、风角、星算、六日七分之学。尤善望气、占候、推步之术。”这些“学问”在今天看来,自然有不少迷信成分,但也有朴素的哲学和辩证法在。同时,他“兼善经学”,是当时的历史学家。因为他所处的是西晋末东晋初时代,天下大乱,特别是在北方,军阀混战,民无宁日,“城头变换大王旗”。基于此,从青年时代起,他便无意于做官为宦,“隐居商洛南山……不交当世”,想当一个与世无争的商山四皓式的人物。然而,由于他学问深,名气大,被朝廷的三公之一大司空刘均知晓,刘均是个极爱才的人,便三番五次动员他脱离隐居生活,走进现实社会,当了个参军。
世界上任何人的走红与出名,自然与他的才学、道德有极大关系,但与其所处的客观环境和条件也有关,机遇佳,会成就人的一切。台产从隐居到出名、当大官,就证实了这一点。台产所处的时代,既是军阀混战的动乱年代,又是一个迷信盛行、奇谈怪论泛滥并流行的时代。人们的文化程度极低,加之关山阻隔,信息封闭,致使各种怪异事件频频发生并广泛传播。比如像“大树被风吹折,经一宿,树拨变为人形,发长一尺,须眉长三寸,皆黄白色,有敛手之状,亦有两脚著裙之形,唯无目鼻,每夜有声,十日而生柯条,遂成大树,枝叶甚茂”;比如像“武功男子苏抚、陕男子武长平并化为女子”。放在今天,谁都知道这是胡说八道,根本就不可能发生。但在当时,很快就当成真的而广泛传开。说来也巧,就在台产当小官参军之时,忽然社会上传开“武功豕生犬,上邽马生牛”的异闻,这些“不可胜记”的妖变,很快传到京城长安,皇帝一听害怕,认为此乃一种预兆,预兆什么?他便传旨“公唧各举博识直言之士一人”,于是,大司空刘均便推荐了参军台产。皇上十分重视既是本家又是近臣刘均推荐的人选,便“亲临东堂(朝廷议论国事的正殿),遣中黄门(亲信的宦官)策问之”。至于所问内容,史书未记载,我们不好推断,但《晋书》说,“产极言其故”。很明显,说明台产一一讲了产生的原因。皇上看了问话的记录后,心里十分高兴,便决定和台产面谈。当谈及灾变时,皇上便“访以正事”。生性正直的台产,见皇上是真的想听实话,便敞开心扉,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及朝廷的缺失与老百姓的穷困,进行了开诚布公的陈述。用《晋书》的总编辑、唐初的名臣房玄龄的话说:“产流涕嘘唏具陈灾变之祸、政化之阙,词旨谅直。”由此可见,台产是一个大写的人,他用自己的正直无私和严肃的批评与当时普遍存在的唯上是从、对皇上专说莺歌燕舞谄媚话的人划清了界限,这在当时确是极其少有的。因为,人都知道,高高在上的皇帝老儿最不爱听逆耳的话,谁要是反其道而行,说不定过不了一时三刻,就会落个人头落地的下场。然而,台产是幸运的,他遇见了一位好皇帝,听了他的话,不但不责怪他,反而“改容礼之”,不但“礼之”还立刻“官之”,很快就给他升了官,从一个普通参军,坐了“直升飞机”拜博士祭酒(学官,管理全国教育的首席官员)、领太史(编写史籍的长官)、谏议大夫(专司向皇帝建议政事的长官)。此后,又不断上升,“岁中三迁,历位尚书、光禄大夫、太子少师(给太子当老师),位特进(朝廷里敬重的有功之臣)。”《台产传》还特别强调,由于他在皇帝心目中有特殊位置,皇家特别颁他“金章紫绶”,即他的官印是金制的,系印的带子是紫色的,而紫色是封建社会官员服饰的最尊贵色调。戏曲舞台上常说的“脱去蓝衫换紫衣”,就是说紫色的高贵。最后,他还被封关中候。我查了历史书籍,土生土长的商洛人,在封建社会还没有享受如此高级待遇的人。
读者看到这里,一定会发问:台产从一个小小的参军,竟能很快变成朝廷重臣,和当时提拔他的皇帝有直接的关系,说明这是位知人善任的英明皇帝,但作者为啥不说清此位皇帝是谁?从文章的材料引自《晋书》看,一定是晋朝的哪一位皇帝。问得有理,但我告诉你,材料虽引自《晋书》,但皇帝却不是晋朝,而是在数年前领大兵包围长安、亲自接受西晋最后一位皇帝晋愍帝司马邺“肉袒牵羊、舆榇街壁出降”的人,他就是十六国时期建都长安的前赵国君刘曜。
说到刘曜,我这里用几百字简单地介绍一下他。他是匈奴人,幼丧父,在伯父刘渊的教育下长大成人。西晋痴呆皇帝司马衷即位后,朝政大乱,爆发八位王子间的相互残杀,匈奴首领刘渊趁机建立了汉政权。公元304年刘渊称帝后,刘曜就担任要职。刘渊死,其子刘聪继位,他仍任要职,以大司马身份统领武装部队,发起向晋王朝挑战之职,先是攻陷洛阳,俘获了晋怀帝司马炽,后是包围长安,接受慜帝司马邺投降,结束了西晋的统治。《晋书·刘曜传》说他:“幼而聪慧,有奇度……性拓落高亮,与众不群。读书志于广览,不精思章句,善属文,工草隶。”能写文章,亦是书法家,且“勇武过人,铁厚一寸,射而穿之,于时号为神射,尤好读书……自比乐毅萧曹,时人莫之许也”。完全可以说是一位文武兼备的人物。就是这个刘曜,由于汉文化底子深厚,当了前赵国君后,既重视武功征伐,更重视文化教育,“立太学于长乐宫东,小学于未央宫西……选朝贤宿儒明经笃学以教之”,长安百姓十分欢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位期间,他极为重视不同民族的团结互助,连续几次把许多少数民族迁到长安周围,是一位民族大融合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
在今天我们一些人的心目中,古都长安一直是万方交汇的大都市,一直是经济文化发达的中心。这要看什么时期,在刘曜建都前的汉和之后的隋、唐,长安确是如此。但在刘曜建都时期,因为经西晋“八王之乱”和军阀混战,把长安弄得凋敝不堪,成了一座疮痍满目的城市。刘曜这位英明人物,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十分重视抓社会稳定。因此,当各地连续出现奇闻异事时,他便很自然地把政事的得失联系起来。就是在这么一个大背景下,精通易经的商洛人台产,才被提升为朝廷的重臣。说来这也是历史的必然和时势对他的眷顾吧!
那么,为什么像台产这样的历史名人,后世的商洛人对他知之甚少甚至根本不知呢?最根本的原因是他所服务的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在中国古代,由于汉民族较其他少数民族早进入农耕时代,文化比较发达,生产水平也相对较高,故统治者认为只有自己建立的政权是“天朝”,而其他政权则是夷敌之邦,不懂得民族大小都是平等的道理,更不懂得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都是大中华的一部分。表现在他们编撰的历史书中,称汉族人的政权为正统,其他是番邦。唐初人的意识是比较开明的,对和晋王朝对立、在北方建立的各少数民族政权看法亦比较公允,也实事求是地评价了他们的作为,如对建立了汉、前赵政权的刘渊、刘曜,建立了前秦政权的苻健、苻坚。但是,仍然称他们所建立的政权为“伪”,呼他们的帝位为“僭”,称和晋军作战的他们为“寇”为“贼”。如记述刘曜发兵破洛阳俘虏了西晋怀帝司马炽时,说:“六月癸未,刘曜、王弥、石勒同寇洛川……丁酉,曜入京师,帝开华林园门,欲幸长安,刘曜等所追及。帝蒙尘于平阳”(《晋书·帝纪五·孝怀帝》)在讲到刘曜攻破长安接受西晋皇帝司马邺投降时,这么说:“夏四月丁丑,刘曜寇上郡……十一月乙未,帝乘羊车,肉坦衔玉,舆榇岀降。”(《晋书·帝纪五·孝愍帝》)所有这些,作为今天的我们,不能苛对古人,因为当时有当时的情况,当时有当时的认识。历史是已发生的事实,但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评价,却要与时俱进,用新的观点和方法去评价、去对待。
现在,可以回答为什么像台产这样的商洛历史名人,我们并不知道的原因了。刘曜建立的前赵政权,很长时期被认为是僭伪的不合法的政权,而台产又是在这样的政权里担任要职,自然也就是不合法的人物了。我查了除《晋书》以外的诸多史书,均没有关于台产其人的记载。就连清代王如玖编撰的《直隶商州总志》,虽在《人物·艺术》栏列了他的名字,但既没有说明他是哪里人,亦没有讲清他何以当了前赵的大官,只说他“隐居商山”,可以说眉目不清。更遗憾的是,改革开放后编撰出版的《商洛地区志》,在《人物》栏内甚至把传说中的人都收入,却没有台产的名字。也就是因为以上这些原因,才使得商洛的许多人不知道台产是何许人了。
新闻推荐
本报商洛讯(记者闫鹏飞)从2016年开始,商洛市依靠易地扶贫搬迁,让生活在大山深处的贫困户搬出了大山,住房有了保障,贫困户才能更加安心地发展产业,过上好日子。商州区杨峪河镇民主村贫困户任天玉告诉记者...
商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商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