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党建引领促致富“三变”改革添活力
本报记者郑斐通讯员艺兰寇明涛
1月5日,雪后的商洛山区银装素裹,空气里透着丝丝寒意,但在商州区刘湾街道办事处红旗村里却热火朝天。党员正在组织贫困群众采摘香菇,整齐划一的光伏产业片区已并网发电,一个多月前采收的菊芋等待着统一收购……
2017年以来,商州区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路径,通过“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贫困户”的发展形式,为全区脱贫攻坚注入了新动力。
支部引领整合力量
刘湾街道办事处红旗村山大沟深,土地贫瘠,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全村1823人中贫困户就有230户744人。近年来,村党支部按照抓党建强堡垒、抓帮扶强管理、抓产业强引领、抓项目强基础、抓教育强思想的“五抓五强”扶贫思路,成立了3个香菇专业合作社,带动100户贫困户参与经营。全村共发展香菇40万袋,年户均收益2500元。
2017年,商州区牢牢扛起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不断加强脱贫攻坚领导力量。他们出台了《区级领导包抓脱贫攻坚工作十条规定》,为区扶贫局增加干部编制21名,为每个镇(办)配备专职扶贫干部3名。保持镇(办)党政正职相对稳定,明确镇(办)一名分管领导专抓脱贫攻坚工作,所有班子成员大部分精力用于脱贫攻坚,真正发挥镇(办)的主体作用。商州区还新增579名包扶干部驻村帮扶,实现帮扶工作全覆盖。
同时,商州区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扎实开展“双强双补”党建主题活动,整合“四支队伍”力量,在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上建立党组织398个,选拔调整村党支部书记9人,整顿转化软弱涣散党组织9个,召回不称职第一书记27名,撤换镇(办)选派任职贫困村第一书记16名,有效充实了一线脱贫力量。
党员带头兴产业
沙河子镇王山底村3组普通党员秦欢欢,2017年1月退伍后,承包了王山底村农家幸福院,带领9户普通农户和3户贫困户经营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平均每户增收1万元。
王山底村按照“支部带实体、党员带产业、能人带群众”的工作方式,积极实施党建引领“三变”改革,助推集体经济发展。全村46名党员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打好生态乡村旅游牌,集体注册2000万元资金,成立商洛市王山底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动员68户群众筹集资金2010万元入股,实行公司化统一运营、按股分红,群众年享分红201万元。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党员和干部。2017年以来,商州区实施党支部带领、党员带富“双带”行动,鼓励扶持党员发展产业、创办领办项目,明确要求每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党员产业大户包抓3户到5户贫困户,每名党员示范户包抓1户到2户贫困户,每个有帮带能力的党员至少结对帮扶2户贫困户。
商州区将食用菌产业作为脱贫主导产业,推行“三带一创”产业扶贫形式,引进10多条食用菌专业化菌包生产线,建成8个生产示范基地,新发展食用菌2500万袋,带动贫困户5000多户,户均年增收3000多元。
截至目前,全区村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领办创办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及协会120个,1380名党员主动结对帮带贫困户6898户2.09万人,从事种植林果、蔬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实现镇(办)有主导产业、村有骨干企业、户有增收项目,形成了党支部领路、党员带动、先富带后富的良好局面。
股份合作促“三变”改革
夜村镇何家塬村流转土地42亩,成立村食用菌产业合作社,规划了100万袋食用菌产业基地,全村178户贫困户每户认购5000袋食用菌,并把产业发展补助资金作为股金入股,按照保底比例参与分红,实现稳定脱贫。
为有效推进“三变”改革,商州区精心挑选党支部作用强、资源条件优、群众基础好、队伍活力足的23个村作为“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贫困户”试点村,由区级领导包抓,因村施策,分类推进,重点打造,统筹各方力量,推进“三变”改革。
目前,全区核定建档立卡贫困户2.84万户9.26万人,完成危房改造2393户,安置易地扶贫搬迁对象8272户。投入扶贫资金3.8亿元打造“百千万”脱贫主导产业,建成万亩菊芋基地2处,发展食用菌2000余万袋,建成光伏电站47个48兆瓦,发展产业脱贫示范点17个。2017年全区3100户贫困户1.26万人稳定脱贫,5个村顺利退出贫困村行列。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静)2月2日,商州区食品安全治理工作现场会召开,专项推进食品安全治理组创卫工作。市委常委、副市长武文罡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创卫工作开展以来,经过努力,取得了食品经营户创卫意识...
商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商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