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中秋夜抗洪抢险

陕西工人报 2017-10-11 09:07 大字

10月4日,是中秋佳节,陕西地建商洛分公司副总经理刘琦仍与往常一样,带着各标段负责人现场检查工地。从今年2月履职至今,她坚持早晚检查项目工地,这已是工作常态。

陕南降雨已持续多日,而该集团代建的新商洛中学项目工地,雨污排水系统尚未与市政设施连接,加上该项目依山而建,地势落差达15米,项目区最低的东大门附近持续积水,需要两台潜水泵排水才能确保安全。

下午14时,龟山上的洪水如脱缰野马直涌项目区,眼看积水速度已经超过两台潜水泵排水速度,危及项目区安全,并且东大门毗邻村庄,更危及全体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刘琦果断指示项目部立刻与项管部联系,要求增加排水设施。

但是长假里,联系水泵、水带、电缆商家及电工非常困难,他们四处奔走,直至晚上22点才将抽水设备送至现场。但是现场却没有专业安装工人,项目副经理韩志伟立刻带领值班员工奔赴积水区。

要将积水排至800米开外的马莲峪河,便要将88卷,每卷18米长的水带扛进积水中,将176个螺丝固定在88个接头上。他们从晚上22点一直奋战至凌晨3点,才将另外两台潜水泵安装到位,及时排水。4台潜水泵全负荷运转,像4条水龙从项目工地蜿蜒至马莲峪河直接泄洪。

积水顺利排泄,安全隐患完全消除。当大家拖着疲惫的身躯和满身泥水返回项目部时,才发现刘琦情急之中穿错了雨靴,一只靴子早已陷入泥泞之中无法拔出。刘琦说:“以这种形式度过中秋佳节,守护了项目工地平安,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本报记者 胡建宏

新闻推荐

走出深山的路就要通了

即将终结的“水泥路”,将成为群众的致富路。本报记者李岚摄本报记者李岚地点:商洛市商州区麻街镇肖塬村淅淅沥沥的秋雨下着,地处秦岭深山的商洛市商州区麻街镇肖塬村,沉浸在中秋的雨雾之中。10月4日...

商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商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