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贫困户蝶变技术员 白志鑫
初秋时节,洛南县城关街办尖角村木耳基地的地栽木耳正值产销两旺时节,基地技术负责人胡敏霞正忙着和其他村民一起采收。“这几天连着下雨,摘下的木耳要尽快烘干,以免受潮影响品质。”她一边采摘木耳,一边嘱咐村民烘干木耳事宜。
今年36岁的胡敏霞原本是村上的保洁员,她的丈夫在外打工,婆婆瘫痪在床,她既要照顾老人还要养育两个孩子,老人的医药费和日常开销全靠丈夫一人打工支撑,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2015年,胡敏霞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村两委会的帮助下,胡敏霞当上了保洁员,每月有500元的收入,还享有医疗、教育等扶持政策。在各项帮扶措施支撑下,胡敏霞一家在2018年底顺利脱贫。脱贫后的胡敏霞并未停止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她也在家附近找了些零工以持续增加收入。
“当时被评上贫困户,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我年纪轻轻的就要一辈子靠资助吗?我并不怕吃苦,别人会的我也能学会,日子为啥就不能过到前面去?”胡敏霞说,看着其他同龄人日子过得蒸蒸日上,除了羡慕还有不甘,不甘自己一直被动接受帮扶,想凭自己踏实能吃苦的劲头也干出一番成绩来。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今年春季,柞水木耳一下子火了全国。4月,尖角村两委会和驻村工作队经多方调研论证,认为本村自然条件十分适宜发展黑木耳产业。为此,村上两次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去柞水县金米村考察,学习种植技术,了解注意事项。回来后,村上迅速筹建木耳基地。胡敏霞以吃苦耐劳的精神被村上选中参加学习。
为便于管理,村两委会商定,将村集体经济组织木耳基地委托给胡敏霞管理,根据需要再吸纳贫困户群众在园内务工,按天付酬。按照比例,胡敏霞每年付给村上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作村集体经济积累。
“你看这个菌棒,两边耳片的长势不一样,这是由于喷水不均匀造成的,此外一定要按照每周转一次棒的要求,使整个菌棒喷水均匀,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木耳基地内,胡敏霞仔细地查看地栽菌棒生长情况。
胡敏霞说:“在这个木耳基地,从整地、铺地膜、搭篷、安装喷灌、木耳地栽等所有过程,我都参与。平时遇上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我就通过微信与技术员及时沟通。”
“我以前从来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去参加培训的时候,我就格外认真,悉心掌握每一个要点。在平时管理过程中,我也是边学习边摸索,不懂就及时问,现在也算是有一定的经验了。村上把这份工作交给我,就是对我的肯定,我感到非常荣幸,所以一定要学好,把这些木耳管好,才能对得起大家对我的信任。”胡敏霞笑着说,她在这个基地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感情,所以管理木耳基地比管自己的娃都上心。
在胡敏霞的精心管护下,尖角村木耳基地迎来大丰收。尖角木耳以其耳质肥厚、无根干净的高品质受到客商的好评。看着源源不断的订单,胡敏霞非常自豪。随着木耳基地发展步入正轨,其他村民尝到了甜头。村民可以到基地装黑木耳菌棒,采摘、晾晒黑木耳,通过在基地务工赚钱,在年底还可以享受分红。
目前,尖角村发展了20亩地栽木耳、10万袋菌棒,带动50户贫困户205人务工增收,村集体经济积累增加到3万元。
“多谢村上和驻村工作队给大家找的这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我们的收入才会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好。”看着村民在木耳基地忙碌的身影,胡敏霞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的产量很好,接下来还是要做好本职工作,把木耳科管好。”
新闻推荐
本报讯(洪晨)洛南县阳光庭园小区借鉴疫情防控期间小区党建“联防联控”经验,成立了小区党委,探索出了一条城市党建引领小区...
洛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洛南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