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产业集群 筑牢增收根基 洛南县产业扶贫工作纪实
洛南县石坡镇周湾村烤烟种植基地 光伏发电扶贫产业 欧标新星兔业繁育基地 “康平工艺”社区工厂 洛南县委书记璩泽涛(中)在寺耳镇胭脂河村检查工作 洛南县县长王宇鹏(中)赴古城镇调研天麻产业发展情况农旅融合锦绣大地田园综合体洛南地处秦岭东段南麓、商洛市东北部,是秦巴山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有143个贫困村、3.01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0.2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近年来,洛南县立足资源禀赋,发挥地域优势,按照“集群化发展”思路,大力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按照县域、区域、镇域三个层次,谋划布局25个产业集群重点项目,构建了“产加销一体、农文旅融合、镇村户覆盖”的集群化发展格局。截至2019年年底,全县累计减贫2.87万户、9.9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4.9%下降到1.17%,其中产业脱贫人口占68.7%。
打造特色种养产业集群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
洛南县拥有土地总面积423.8万亩,其中耕地67.6万亩,发展农业有着相对优势。近年来,洛南县结合县情,认真调研、反复论证,按照“长短结合、传统和特色”原则,确定了打造特色种养产业集群,走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的发展路子。
大力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洛南县针对产业小弱散、覆盖面小等短板问题,加大政策引导、产业扶持力度,积极推动产业基地建设。2019年,整合涉农资金2.31亿元,投放贴息贷款1.04亿元,着力积极提升烤烟、核桃、中药材等传统产业效益,探索形成了“两养六种”(肉兔、中蜂、辣椒、食用菌、油料、黄花菜、万寿菊、艾草)等“8+X”脱贫产业体系,实现每个贫困村有2-3个主导产业,每户贫困户有1-2个脱贫产业。2020年,洛南县将建设1万亩红仁核桃和1亿袋食(药)用菌现代农业园区,进一步提升脱贫产业的规模和效益。
有效提升带贫能力。洛南县针对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带动力不强等问题,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大力推行“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群众通过“订单生产、联盟经营、入企务工、土地分红”等模式实现稳定增收。目前,全县已累计发展西北核桃交易中心、陕西欧标兔业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5家,农业园区13个,陕西辣上天等农民专业合作社1100个,结实了市场主体和贫困群众的利益纽带,带动了1.8万户产业扶贫户年均增收1500元以上。
大力实施品牌化战略。洛南县着力提升洛南核桃、洛南豆腐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影响力,推动全县农特产品品牌创建,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5万亩、绿色食品基地38万亩,认定“三品”产地36个,认证“三品”产品39个。积极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开发辣椒酱、豆腐干、红仁核桃、土蜂蜜、脱水蔬菜、艾草保健品等特色农产品,不断加大消费扶贫、电商扶贫力度,2019年农产品销售额达到10亿多元。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帮助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洛南县有劳动力21.3万人,常年外出务工10万人以上,是劳动力资源大县。近年来,洛南县紧扣贫困劳动人口就业问题,抢抓苏陕扶贫协作机遇,着力打造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坚持分类施策,通过技能培训输出一批、社区工厂就业一批、公益岗位安置一批等方式,促进更多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增收。
打造技能培训中心,集中化培训技能型人才。贫困劳动力缺技术、缺信息是就业难的关键制约因素。洛南县把建设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中心作为重点任务,多方考察,积极招引陕西郑远元集团落户洛南,改造闲置校舍资源,建成了全国首家旗舰级远元技能培训中心、远元修脚旗舰店和实训实操基地,招收贫困劳动力开展“订单式”培训。目前,已经培训20多期,输出技能人才1200余人,打造了“远元修脚”“洛南缝纫”“洛南焊工”等特色品牌,切实提升了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
建设移民社区工厂,集群化培育劳动密集型产业。洛南县“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6887户2.64万人,搬迁群众后续就业问题成了制约脱贫成效的瓶颈。为了解决好这部分群众的就业问题,洛南县抢抓宁洛扶贫协作机遇,制定优惠政策、实施定向招商,招引服饰、玩具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落地,组建核桃、食用菌、中药材等合作社联盟,鼓励致富能人领办小微企业,通过“招商引进、合作社联盟、能人领办”等途径,建成了金翼服装、长庚兴玩具、商洛核桃大市场、保安草编等社区工厂12个,吸纳劳动力2500余人,实现了移民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
创设各类公益岗位,多元化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贫困弱劳动力增收是扶贫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洛南县积极整合环保、林业、水务、教育等部门就业资源,开发保洁员、护林员、巡河员、送餐员等公益岗位,共安置贫困群众2803人。依托县扶贫开发、移民搬迁、村镇供水、村级道路“四大运维公司”,进一步开发设施维护、物业服务、供水护路等新岗位,形成全县域就业联盟,有力解决了贫困家庭“零就业”问题,确保“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发展多业态融合产业集群筑牢群众增收根基
业态融合既是经济发展的导向,也是延长产业链、增强带动力的需求。洛南县紧扣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的总体定位,坚持产业绿色化、城镇景区化、田园景观化的“三化”路径,以光伏扶贫、特色小镇、农旅融合等项目为带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扎实推进产业融合,实现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群众增收的“共赢目标”。
依托光伏扶贫项目,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光伏扶贫既是成功经验,又是洛南带动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洛南县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和光伏指标,投资1.35亿元,建成25兆瓦分布式光伏电站,实施农光互补项目6个,在光伏厂区栽植天麻等中药材和食用菌,构建了“光伏+农业+就业”扶贫模式。成立洛南县光伏扶贫开发公司,负责光伏电站日常运营管理,把光伏收益向143个贫困村进行分红,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2019年发电收益1800余万元,带动每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至8万元以上。
依托特色小镇项目,积极推动产业转型。特色小镇是承载旅游业态、聚集发展要素、促进城乡协调的重要载体。洛南县结合地域、文化特色,运用创新思维,投入30亿元,扎实推进东部玫瑰小镇、中部音乐小镇、西部仓颉小镇3个特色小镇建设,形成了以旅游为主线、以文化为底蕴、以多种业态为支撑的特色小镇运营体系。目前,3个特色小镇均创建为3A级以上景区,2019年,特色小镇游客总量达到50万人次,有力助推了全域旅游发展,探索了一条推动产业转型、带动群众增收的新路子。
依托农旅融合项目,着力带动群众增收。推动农旅融合是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增加群众收入的必然选择。洛南县积极在田园景观化上做文章,招商引资,着力打造集休闲观光、养生度假、花木培育、花木交易、科普示范为一体的山水林田湖田园综合体花博园项目——锦绣大地,目前带动周边2000余户群众,通过“农户改造、土地入股、务工经营”等途径,实现稳定增收,形成了三产融合带动脱贫的新格局。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站在新的起点,洛南县将持续推进“三大产业集群”建设,聚力推动剩余1367户2762名贫困人口脱贫,巩固2.8万户9.96万人脱贫成果,在发展产业中进一步完善带贫减贫机制,通过建立奖补机制,设立公益岗位,引导贫困户通过自己的双手参与劳动、脱贫致富,夯实群众稳定脱贫根基,以高质量的脱贫成效,书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答卷”。(王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见习记者王佩)6月10日,副市长刘伟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洛南县检查调研防汛工作。在永丰镇鼓楼河水库和保安镇眉底村...
洛南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洛南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