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焕发新活力 刘 媛

商洛日报 2019-07-19 07:49 大字

近年来,商洛市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依法开展非遗项目保护和传承,不断推动全市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使商洛市一批珍贵的非遗项目得到保护和利用,为弘扬商洛优秀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非遗名录体系得到健全。据了解,2006年以来,采取市、县区联动的方式,全市开展了4次非遗普查,收集整理106个民间非遗项目和827条非遗线索,收集民间各种手抄本500多册、影像资料1852幅(盒)、实物4173件,抢救性地保护和传承了一批即将灭失的民间艺术、民间文化。建立健全了国、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及数字化档案。全市现有县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383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36项、市级22项),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70人(其中国家级两人、省级17人、市级148人),非遗法律法规规定的六大类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在商洛市基本完备。

非遗展现商洛文化亮点。全市建立了42个传习所(馆)、28个传承基地,有3个县建立了对外开放的非遗陈列厅。市政府投资建设商洛花鼓传习馆,建立了以市剧团为主的《商洛花鼓》《商洛道情》传承基地。商州区组织撰写民间文化论文10多篇,在《映西社会文化》《商洛日报》刊发并获全省民间文艺山花奖和群众文化论文一、二、三等奖。洛南县建立传承保护基地10处、传习所(馆)25处,10多年不间断举办谷雨祭奠仓颉仪式,弘扬汉字文化。丹凤县搜集整理民间故事汇编成丹凤故事、丹凤民间歌谣等书籍向社会免费赠阅。商南县连续9年举办省级非遗项目《商南花灯》《商南民歌》展演活动,共计组织展演160多场次,参加的群众演员1万多人次。山阳县建立各类传习所5个,在县城人民广场建立了300平方米的非遗陈列厅。镇安县将《镇安蜡花》《镇安泥塑》等非遗项目及相关技艺编入镇安县第二中学校本教学教材。柞水县命名渔鼓示范校园3所、渔鼓示范村3个,发展渔鼓艺术社团31个,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渔鼓文化之乡”,杏坪皮纸制作技艺被选入陕西省第一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特别是漫川大调、洛南静板书、《情怀》等一批非遗项目和精品剧目在国际和国家、省、市舞台展演,有力促进了商洛地域文化的传播,扩大了商洛的影响力。

非遗助推脱贫成效明显。依托传统手工技艺,建设传统手工作坊,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全市建立了黑龙口豆腐干、孝义柿饼、洛南豆腐干、洛南四皓草编、丹凤吊粉条、商南包谷酒、山阳中村挂面、镇安象园茶、柞水杏坪皮纸制作等非遗手工作坊,开展非遗扶贫。《洛南草编》传承人开设的洛南县巧手工艺品公司,辐射带动3000多农户从事草编产业,2018年实现产值1380万元,出口创汇50万美元,农户人均增收4000多元。《丹凤葡萄酒酿造技艺》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农业生产模式,带动当地农户165户643人增收,人均年增收6000多元。山阳县《漫川菜肴八大件》农家乐和《山阳挂面》手工作坊,安置贫困户166户632人,解决1300多人的就业,贫困户人均年收入可达6000元。柞水县把“杏坪手工皮纸技艺”作为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培育,恢复传统手工作坊39家,吸纳贫困户87人就业,带动贫困户当年实现脱贫。

新闻推荐

营房村老羊倌的新生活

本报讯(廖娟)“全靠党的好政策,才让我家靠养羊过上了致富的新生活。”近日,在洛南县四皓街道办营房村,一位正在放羊的老人高...

洛南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洛南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