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养薄葬移风易俗 洛南县盛行简朴葬俗

商洛日报 2019-02-28 08:12 大字

本报讯(记者 方立)1月28日至2月26日间,记者就洛南县推崇的葬俗进行了调查采访,期间参加了洛南县八里社区窄口河组八旬老人贾宏佐的葬礼。这种特别葬礼就是把长达三年十多个节事的烦琐风俗,简化成一天完成的俭朴习俗。经过30年的移风易俗,目前全县除城区和个别镇的村组外,简朴葬俗已全面推行。

洛南县属黄河流域,人们习惯把全县16个镇办分为东路、北路、西路。千百年来,洛南葬俗中的过七七、百日、生日、一周年、二周年、三周年等大小节事达十多个,较大的节事亲友和邻里都要参加并行人情,不仅烦琐劳累,而且给主家和亲邻在经济上也产生了很大压力。虽然当地政府长期倡导移风易俗,多数地方因村民认为“不合孝道”而难以突破。为了解这一简朴葬俗的出现与流行,记者采访了30多位35岁到75岁的村民和职工。地属北路的寺耳镇胭脂河村的陈生有称,大约30年前,他们村的鲁志廉把父亲的葬礼和过三年一并举行,结果让村民一通指责。之后,不少有简化想法的村民也时不时顶着压力效仿。20年前,在北路的寺耳、巡检、石坡等乡镇,把葬礼同过三年一并举办开始流行。

城关街道办事处八里社区70多岁的罗军明和张治林证实,这一简化的安葬习俗是从北路传到东路的,先是古城、景村,再传到城关周边,经过十多年的探索,现在大家都有认可这是个好办法,省力又省钱。

为何从发起到流行长达30多年?其主要原因是在传统“孝道”上的纠结。采访中,绝大多数人认为对过世的老人孝敬,不在于一定要办烦琐奢华的葬礼,趁老人在世时尽孝才最重要,否则,只是为面子而铺张浪费。景村镇脱岭村的王文哲给记者算账说,不要说办多次节事,就是安葬和过三年合办一次,花费也是现在这种办法的两倍以上,而邻里现在只行一次人情,也节省了不少。老家在永丰镇新岳村的县药检所所长刘云锋说,简化葬礼传到西路是近几年的事,但现在大家都在学习,有的人家还把三年的节事放到百日一起过,也是一种简化办法。

近日,记者来到贾宏佐老人的葬礼现场,院内摆放着花圈,房门两边贴着两套挽联,乐队奏响哀乐,孝子和亲友提早赶来,准备着安葬的事宜。9时许,吃完早饭,主持人宣布葬礼开始,孝子们按照习俗举行献祭、告别仪式,乡邻和亲友聆听了逝者的生平介绍后,在主事人指挥下抬起棺木送葬,上山时一声号令,约20人齐心协力冲上山坡。葬礼按设定时间和程序顺利完成。

返回家中,人们开始扯掉白色的挽联,贴上了红色的过三年对联。这时,天气晴好,乐队也改换了欢快的乐曲,三年纪念活动开始,上献祭、老外家披红、脱(孝)服、致谢礼,14:30过三年礼成。忙碌了几天的两名乡村大厨,准备好了答谢宴。15时许,宴席开始,外家人和众乡亲依次坐定,10多道凉菜热菜,有鸡有鱼有酒,尽表主家的谢意。宴请结束后,整个仪式完成。

景村镇八一村的吴三民七八年前办了个“八一演艺”,专为村民承办红白喜事,贾宏佐老人的葬礼和过三年仪式就是他主持完成的。他说,现在年轻人在外打工,繁多的节事只是一种拖累,所以,白事红事一次办对谁都好。村民们也对此表示赞同,亲友廖小玲和何花娥称,这种方法主家少受累,而且经济实惠。

2月26日,记者就简化葬俗之事采访了县文明办主任宋卫平。他说,县文明委多年来一直关注和倡导洛南出现的节俭葬俗,去年还专门出台了《关于城乡婚丧喜庆事宜新办的意见》,明文规定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厚养薄葬、勤俭节约,限定了用车、物品和宴席最高标准,更好地促推了文明习俗的流行和完善。他还介绍了罗坡村等地成立红白理事会、节俭为村民办理红白喜事的好经验。

新闻推荐

洛南县实施“九大工程”确保脱贫摘帽目标顺利实现

阳光讯(记者韩建军通讯员刘卫锋)日前,记者从洛南县有关部门获悉,该县自今年以来,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

洛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洛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