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书最忆少年时 我与柳青的《创业史》
刘炜评
近几年,参加有关柳青的研讨会比较多,感慨也就多。柳青去世至今41年了,读者们一直尊敬和缅怀着他。
为了更深入地读解柳青,多年来,我购买保存了柳青多部著作,主要有以下几种: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2月重印的《铜墙铁壁》;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年1月再版的《创业史》第一部;陕西人民出版社1977年9月初版的《创业史》第二部上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初版的《创业史》第二部下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5月初版的四卷本《柳青文集》。
我过去买了书回来,即在扉页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注明购买日期和地点。单行本三册《创业史》,分别购买于1982年9月和1983年1月,地点都是西安钟楼新华书店。30多年过去了,看到它们仍然感到亲切,更勾起了很多悲欣掺和的记忆。
17岁之前,我没有走出过老家山区。小学和初中的学习,都是趴在油漆斑驳的简易课桌上完成的。除了课本和文件,那时能见到的印刷品,主要是糊在自家墙上和别人家墙上的报纸。直到上了高中,才进过学校里的图书室和街道上的图书馆。爱读书而无书可读,常年被阅读饥渴症折磨着,是我少年生活的常态。和多数同学的家境相比,我家景况不算差,但父母还是省不下钱给我买书,哪怕一年一本也办不到。
我至今清楚记得,1977年腊月,母亲带着我去洛南县马河公社置办几样必备的年货,我看到供销店货柜上摆着曲波的长篇小说《山呼海啸》,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缠着要母亲给我买下。母亲很为难地说:“这书是上下册,定价两块三,快要顶二斤半猪肉钱哩,咱咋能买得起?”我说:“你给我买下,我保证过年不向你要肉吃。”这话让母亲难过了,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很不好意思地对售货员说:“你看这,叫你笑话哩。”犹豫了一会儿,母亲还是硬下心拽我回家了。我那时不懂事,心里记恨母亲吝啬,好几天不和她说话。过了正月,母亲手头稍宽裕些,还是给我把这部书买了回来。
尽管如此,从小学四年级起,我还是争取到了越来越多的文学阅读的机会,因为总有一些作品在乡间的干部、教师、知青手里辗转,一旦见到,我就缠着人家给我几天时间看完。那些书被人们翻阅的次数太多了,以至于几无“足本”——总有几页到几十页不等的残缺。
我那时毕竟还是“碎娃”,对于读过的几部长篇,喜好程度大不同。看得最兴味盎然的是《林海雪原》,因为它故事跌宕,情节热闹;最不感兴趣的是《创业史》,因为它写了些平平常常的农村生活故事,攫不住少年的心。
但从读高中开始,我就慢慢懂得了《创业史》的艺术水准。大学读了中文系,修了《文学概论》《中国当代文学史》等课程,认识更进一层,明白了它的质地究竟好在哪里,在当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何在,内容和形式还有哪些不足。叙事性文学作品创作尤其是小说创作,主要拼的是典型形象的塑造。《创业史》里的梁生宝、梁三老汉、郭振山、郭世富等,都称得上典型人物。因为这部出手不凡的长篇,柳青成了新中国文坛上的大家,在当代陕西文学界,更是了不起的人物。
我自己舍得花钱买书,是从大二开始的。本科四年,我享受着国家每月发放的19.5元助学金,不仅吃饭不成问题,月底还略有结余。父母为我考上大学感到高兴,也不想让我因为手头紧巴而在同学面前自卑,就每月硬挤出15元生活费贴补我。这样一来,我感觉自己已经很阔绰了。买自己喜欢的书,是我日常生活开支以外的主要花销。
20世纪80年代的书店,卖书是不打折的,但这有什么关系呢?购齐三本《创业史》,合计才2.16元,比起我后来买的列夫·托尔斯泰四卷本《战争与和平》、格奥尔格·勃兰兑斯六卷本《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张英伦主编十卷本《外国中篇小说丛刊》等,实在是太便宜了。
在此之前,我已经购买了1980年3月出版的《柳青小说散文选》,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印行,定价0.67元。依稀记得,收入书中的第一篇作品是《待车》。我认真阅读柳青的书,就是从这部开始的。
柳青个头不高,形容刚强,目光睿智。每看他的照片,就想起李白“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的话。柳青的文学经验和文学精神,泽被后来人甚多。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的创作成就获致,都和柳青的沾溉有着直接关系。
作为作家的柳青是了不起的,无愧于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大家、陕西当代现实主义文学主要奠基人的赞誉。
新闻推荐
本报讯(姚渤潮杨龙)为加强洛南旅游硬件建设,洛南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重宣传,聚合力,旅游设施不断得到完善和增强。经过多...
洛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