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村里故事多郭俊锋

商洛日报 2018-12-27 08:12 大字

在灵口镇黄坪村工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感情的潮水在不停地奔腾,我越来越深地理解了身边这些普通的贫困农民,为他们的脱贫故事所感动,也为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而骄傲。他们的故事很多,都很精彩,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两个小故事——

“篮球女孩”重获学习机会

16岁,对于一个正常孩子来说,应该走进高级中学的大门,而洛南县灵口镇黄坪小学却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16岁了仍在学习小学六年级的课程。她叫王丹丹,黄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患脊柱裂疾病,从小一直靠骑压篮球艰难爬行,别人都叫她“篮球女孩”。后来,在残联、教育等部门大力帮助下,她拄着一副拐杖,走进了黄坪小学的大门。

我在黄坪驻村的日子里,每一天都能看见一个瘦小的身影,艰难地拄着拐杖,徘徊在学校的操场院落。我从学校了解到,王丹丹家距离学校有20多里山路,每天拄着拐杖上学,对于一个身体残疾的女孩来说,太艰难了,不能让孩子受这样的折磨。那么,怎样才能让她不受奔波之苦,又能和别的孩子一样,在知识的海洋里面遨游呢?

“不能让一名学生因为贫困而辍学,更不能让丹丹因残疾而影响她求知的渴望。”我不停地重复着这句话。送教上门,我坚信送教上门是解决丹丹上学困难的有效途径。我和校长协商,由我和任课教师利用周末时间或者其他闲暇时间到丹丹家里送教上门。就这样,我和杨丹老师、何会锋老师周末多了一份工作,到丹丹家里做客,为她送去渴望的语文、数学、英语课程教学。在黄坪村的日子里,我们3个人从未间断,一直风雨无阻。

现在,王丹丹终于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一样坐在家里汲取知识的营养了,我们的付出让她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她高兴地说:“正因为有了大家的关心,我现在才能安心学习,不再受跋涉之苦,我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后争取做一名医生,要把像我这样患病的小朋友全部治好,让她们都健康成长!”听着她简单朴素的话语,我们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作为一名社会扶贫网的村级管理员,我偷偷地在网上写下了这样的求助信:“有一名残疾学生,每天拄着拐杖,在山里面奔波,希望好心人能捐赠一台电动轮椅,方便她再一次走进学校的大门,更希望爱心人士赠送她一台笔记本电脑,让她坐在轮椅上了解外面的世界……”

何文龙和他的乐队

有一天夜里,小个子的何文龙走进我的办公室,说自己是贫困户,现在国家对于贫困户的优惠政策很多,村里的邻居有的在家里种植烤烟、油葵,一个个家庭产业筑起脱贫致富的希望;有的依靠政府的贴息贷款购买榨油机,服务一方百姓,更为脱贫找到良策;有的外出创业,也能收获希望;而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在家发展种植产业,身体不行,外出务工,企业不欢迎,怎样才能脱贫呢?

看着他瘦小低矮的身影,我语重心长地说:“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小个子也有自己的优势,残疾人唱歌也能赚钱。”在我的鼓励下,他潜心在家里学习唱歌,一天到晚黄坪村的上空总有他的歌声在飘荡,一开始有些生涩,偶尔还会跑调,可是后来,歌声越来越洪亮,越来越动听。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到城里,让专业的人员对他进行指导。后来,黄坪村哪家有红白喜事,他都会到场助兴,总能迎来别人的一阵阵掌声。看到他的歌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我帮他办理了艺术团体的营业证书。起初,他的乐队还不出名,他就免费给别人演出。就这样,何文龙艺术团的名号越来越响,起初是他一个人,现在已经发展成为8个人的专业演出团队。现在的何文龙,已经娶到了漂亮的老婆,还有了自己的孩子。

每一次遇到我,他总是紧紧地握着我的双手,感动得说不出话来。我说:“你勇于创业的故事,是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你的故事告诉我,360行,行行出状元。身体残疾不可怕,勇于脱贫才光荣。”

新闻推荐

风雨寺九踏浪行 记洛南县寺坡九年制学校

洛南县寺坡地处华山之阳,古有“山阳川”之称。作为承载培养人才重任的寺坡九年制学校发扬默默铺路石精神,用心血放飞孩...

洛南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洛南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