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拐杖“走”出致富路

陕西日报 2018-12-06 11:49 大字

通讯员何勇本报记者刘居星

“给我来10斤白萝卜、10斤大白菜。早上我要给娃们做烩菜吃呢!”11月20日一大早,在商洛市洛南县古城镇古城街道上的一个菜摊前,镇中心小学食堂的张师傅还没停稳自行车就喊道。

“给我称上2斤油麦菜,我孙子说你这菜绿绿的、脆脆的,好吃。”旁边一位大婶一边笑眯眯地说着,一边俯下身子挑菜……

这个菜摊的老板叫闫康社,是古城镇王村的蔬菜种植大户。每天清晨,他和妻子早早就拉着自己种的蔬菜到古城街道来卖。闫康社拄着拐杖,长时间的站立、弯腰、来回走动对他而言十分困难,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远近闻名的优秀菜农。

今年48岁的闫康社,曾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泥瓦工。几年前在周边村子帮人建房时,他不慎从脚手架上跌落,摔断了右腿股骨头。正值壮年的他从此落下了残疾,不得不拄着拐杖艰难行走,一家人的生活也陷入了窘境。看着瘦弱的妻子,想着正在读高中的儿子,作为家中的顶梁柱,闫康社焦虑万分:这以后的日子可咋过呀?

在村干部和乡亲们的鼓励和帮助下,闫康社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他和妻子承包了村里的一座蔬菜大棚,种起了大棚菜。由于大棚刚起步,两人又缺乏经验,夫妻俩起早贪黑,辛苦经营了一年只有3000多元收入,根本不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开销。闫康社心中燃起的希望差点儿又被“浇灭”了。

就在这时,洛南县对全县贫困人口开展排查摸底,闫康社家被纳为贫困户。一家人的最低生活有了保障,妻子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可闫康社却对妻子说:“村上看咱家困难,把咱家列为贫困户,这恩情咱要记着,但咱不能就这么等着救济过日子。”

在村扶贫工作队和包村干部的支持帮助下,闫康社夫妇争取到了5000元的残疾人创业扶持资金,在过去种植大棚蔬菜的基础上,扩大规模,承包了村上4个蔬菜大棚。夫妇俩栽了早熟西红柿、黄瓜,种上茄子和辣椒,每天按时浇水、查看棚内温度和湿度,打药防虫、除杂草……两人天天守在大棚里。

3个多月后,棚里的蔬菜成熟了。闫康社夫妇俩每天凌晨3点多起床,摘下新鲜的蔬菜拿到街道上去卖。因为价格合理,蔬菜很快就销售一空,夫妇俩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时间长了,好多当地的菜贩就直接打电话,告诉他们需要的品种和数量,然后上门将刚出棚的蔬菜全部批发收走,转运到西安等地。一年下来,两三茬蔬菜,至少为闫康社家带来3万多元的收入。

收入提高了,闫康社家也发生了变化。他在家中原有的平房顶上又加盖了一层,硬化了院落,修建了漂亮的门楼,舒心安稳的好日子让街坊邻居羡慕不已。更为可喜的是,去年闫康社的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西安交通大学。这下,夫妇俩干活儿的劲头就更足了。

凭着顽强的精神和勤劳的双手,闫康社摆脱了贫困,过上了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同时也激励了周围的贫困群众树立脱贫的信心。

新闻推荐

洛南县开辟绿色通道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 关键字:拖欠,工资,农民工,解决

商洛市洛南县强化措施,全力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集中力量推行“一厅式”办公,开辟争议处理“绿色通道”,做到立案快、查处...

洛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