拄着拐杖奔小康本报记者 肖云

商洛日报 2018-11-26 10:00 大字

在洛南县古城镇的集上,经常看到一个拄着拐杖的中年男子卖菜,他的摊前总是人来人往,生意十分红火,跟他接触后,才知道这其中的秘诀就是——诚信和实在。

菜摊主人名叫闫康社,曾是古城镇王村一带小有名气的泥瓦匠。几年前,他在帮别人建房时,不慎从脚手架上跌落,摔断了右腿股骨头,虽然后来花费5万元,做了一个股骨头置换手术,还是落下了终身残疾。闫康社不得不拄着拐杖艰难行走,他再也不能外出打工了,家里断了收入来源,还欠下一大笔治疗费,眼看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闫康社焦虑万分,想着还在读高中的儿子,不得不振作精神,寻思新的出路。

“当时,村上成立了一个蔬菜种植合作社,我和妻子商量了一下,先承包了一个大棚,想种点菜卖钱。”闫康社说,那会正赶上全县贫困人口排查摸底,按条件他家被纳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政府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日子终于过得宽松了一些。这时,有人就劝闫康社:“有国家管着,你还这么辛苦做什么?”出院时,医生的警告也时时在闫康社耳边响起:“给你移植的股骨头最多只能管十年,要是不注意休息,太过劳累的话时间还会缩短,到时候只能再动一次手术了。”闫康社也纠结过,和他一样的病友都在家里休息,而他还要起早贪黑的忙碌,身体的疼痛常常让他难以忍受,但是他却不愿停下来,靠政府救济过一辈子。

种菜是个辛苦活,对闫康社来说更是不易,他的身体不能劳累,也不能久坐久站,要经常适当的活动,但是在蔬菜大棚里他一站就是一天,长期弯腰、站立让他腿部的血液流通不畅,僵硬疼痛,彻夜难眠。第二天一早,闫康社拄着拐杖走上一会儿,感觉不是那么疼了,又照旧下地干活。“从大棚里摘的菜我提不动,只能把这些劳力活交给妻子。”闫康社眼泛泪花地说,给菜地施肥时,他实在站不住了,就趴在地上往前爬行着进行,“那一刻,真感觉生不如死。”

所有辛勤的浇灌必将结出丰盛的果实,闫康社的大棚里,青菜油绿,茄子肥嫩,豆角繁密,萝卜甜润,而且价格便宜,非常受当地人的欢迎。看着生意有了起色,闫康社又承包了3个蔬菜大棚,还买了一个电动三轮车,他和妻子一个跑销路,一个照管菜地,比以前更忙了。在蔬菜收获的季节,每天凌晨4点钟,闫康社和妻子就要起来摘菜,两个人摘两个多小时,等天亮了再把菜送到周边的学校、超市,集上,晚上了还要守在地里浇水,到22点左右才能回家休息。蔬菜集中上市的季节也是市场竞争最激烈的时候,有一阵子闫康社特别焦虑,害怕菜卖不完烂在地里,晚上回到家,他连饭都顾不上吃,就开始给周边各地打电话联系销路,有时候一晚上要打十几个电话,即便这样,仍有一些菜烂掉了,“好在今年黄瓜种的早,比别人早上市半个月,卖上了价,也算弥补了损失。”

闫康社做人实在,做生意讲诚信,在给当地学校、超市送菜时,每次他报的斤两都与买方复称的一样,后来大家信任他,干脆不称了,他说多少就算多少。让闫康社感动的是,大家知道他行走不便,每次送菜到门口了,都是自己提回去,从不让他下车帮忙。

闫康社家的日子慢慢好了起来,2017年底,他退出了贫困,把搁置多年的房子做了简单装修,而这一年,儿子也考上了重点大学,虽然他的身体情况不容乐观,但他对小康生活始终抱有乐观态度,拄着拐杖,整天忙个不停。

新闻推荐

商洛市人大常委会督查体育工作报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

本报讯(魏涛)11月19日至20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刘淑慧带领市人大常委会督查组对市人民政府落实《商洛市人大常...

洛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洛南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