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声琅琅溢课堂

西安商报 2018-09-10 03:55 大字

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最好办法,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是教育的主要目的,也是人生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在布置预习时,要求学生做到“三”读,首先是出声读课文,要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遇到不认识、叫不准的字,绝不放过;再读时整体去感知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三读时可以默读,通过圈、画重点词、句去分析、理解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悟,提出不懂的问题。只有这样反复的读,学生才能在预习中有所收获,能真正发现问题,为展示做好准备。

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说:“求知、想好、爱美,三者都是人类的天性。”“教育的目的在‘启发\’人性中固有的求知、想好、爱美的本能,使他们尽量伸展。”恰当的评价不仅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更能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我们强调评价不仅仅是师对生,也应该是生与生之间的评价,对别人评价的同时,也是自己认识的提高。

朗读是为了帮助理解,而理解又可以促进朗读,使朗读更精彩。如学习《卡罗纳》一课时,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句子,理解卡主人翁的悲痛,是亲人给了他安慰,他得到了母亲般的关爱。于是我抛出这样的问题:你感动了吗?哪些地方打动了你,把你的感动读出来。学生立即进入角色,深情地朗读,接下来是指名读,挑战读,真情充满课堂,充满每个孩子的心中,不仅使课文内容得到升华,更使孩子们的感情得到升华,知道怎样去理解别人,去帮助别人。

语文的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的,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品味,读中寄情,让读书声溢满课堂,从而感受祖国文化的魅力。

我们的语文课堂现在追求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的同时总感觉学生分析讲解过多,而原本声情并茂的朗读越来越少了,所以我们尽量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籍,并把优美的诗歌、散文背诵,让书声琅琅的校园再添活力。

(洛南县四皓街道中心小学郑荣军)

新闻推荐

游在洛南不思乡

巍巍秦岭华山之南,有个县城叫洛南,人们俗称“华阳”。洛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距今50万年的“花石浪猿人遗址”;黄帝史...

洛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