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 给孩子们铺出一条路
“校长勤杂工、扫地兼打钟,教师又厨师、保姆是护工。”这是对蔡川镇两岔口教学点教师孙志成的真实写照。
孙志成是商洛市丹凤县蔡川镇两岔口教学点的教师。
1992年,年仅20岁的孙志成背上行囊,沿着崎岖的山路,前往原南石门乡马宗良小学任教。从此,他一头扎进丹凤县的山区,至今都没有离开。1993年,孙志成被调到蔡川镇两岔口小学任教。
随着城镇化脚步的日益加快,山区学校的规模急剧萎缩,两岔口小学也因学生骤减而变成教学点了。孙志成成了这里的“顶梁柱”,既是校长,又是教师,既做厨师,又当门卫。
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他留意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尤其是兴趣爱好,并详细记录下来,然后和学生交流、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特别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学生,孙志成更是进行一对一帮扶,从资金上的帮扶到心灵上的慰藉,再到学习上的义务辅导,让孩子切实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既然是学校,就要讲教学质量、育人质量。”正因为有这样的理念,多年以来,孙志成执教的两岔口教学点的教育质量有目共睹,一直被当地人认为是“家门口的好学校”。
除了正常教育教学以外,山区教学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管好孩子们的安全和生活。2013年国家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了让学生吃上放心饭、可口菜,孙志成按照有关要求和标准,专门将两间教室改造为厨房和餐厅,并购置了冰柜、消毒柜、储物柜以及电气化灶具。因为学校小,经费有限,没办法请炊事员,孙志成只好又给自己加了一个“头衔”——炊事员。学校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营养餐供货单位不给送,他每周周末还要到县城采购点购买一周的食材带回学校。冬天如遇大雪,摩托车上不了山,他就全凭自己背着扛着,走山路将食材运回来,从来没耽误过学生一顿饭。
学校的十几个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安全感。一有空闲时间,孙志成就与孩子们谈心,了解他们的课余生活与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小秘密。课间休息时,他经常和孩子们一块儿做游戏,成为名副其实的“孩子王”。
面对年龄参差不齐、性格各异的留守儿童和艰苦的教学条件,以及在县城生活的妻儿的埋怨,孙志成也曾想过放弃,调到县城工作,但每当想到自己的兄弟姐妹当年没钱上学的艰辛,看到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他的心就软了。
“教学点条件艰苦,大家都不愿去,我走了,肯定没有教师来。我是学校唯一的老师,也是这十几个孩子的希望,我不能走!”最终,他说服了妻儿,继续坚守在这里。
多年的守望,带来丰硕的成果,他所教的学生中有多人考入大学,改变了人生命运,改变了贫困家庭的面貌。
多年来,不少人曾不解地问孙志成:“究竟是什么支撑着你一直在教学点坚持着?”每当这时候,孙志成总是回答:“我就是从山区贫寒农家求学考上师范学校的,我想依靠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命运。”
(郭 妍)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程冰峰)今年来,丹凤县全力推进医疗保障脱贫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到困难群众参保全覆盖、资助全落实、...
丹凤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丹凤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