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农论语 用“本土人才”搭建“振兴”平台

陕西农村报 2020-12-16 01:27 大字

■ 胡小宁

两年前,有位网名叫晓竹的朋友宣布放弃在西安如日中天的电商事业,回老家丹凤县去创业,因为家乡在召唤。

两年后再见,晓竹已经是该县返乡创业青年新平台——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的一位骨干人才。可见,丹凤县在“如何让人才回流”方面是下足了功夫。

然而,在一些乡村,尤其是一些偏远、落后乡村,还有更多的乡村青年正在背井离乡拥入城市,想要寻求更大的生存空间。哪怕因为缺技术、缺学历、缺资金而沦落为城市“边缘人群”,他们也不愿返回贫瘠而落后的家乡。

“壮劳力”流失,让留守的“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重振家园显然势单力薄,这无疑会导致当地乡村振兴发展缺少人才,也更加制约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步伐。

其实,许多在外的游子始终都心系家乡,很多人也愿意为家乡的发展出人、出力。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家乡情结”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制约,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的想法只能搁浅。

因此,乡村要振兴,应解决的问题就是怎么让人才回流,需要有效破解乡村人口流失的制约因素。只有让更多的“本土人才”回到家乡后有活干,有钱挣,能养家、能致富,才能让他们安下心来建设美丽家园。

让离家的人回得去,回家的人留下来,关键在于地方政府如何搭建“本土人才”创业、就业、致富、增收大舞台。只有让回乡创业的人获实惠、有地位、被关心,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思路。所以,各地应不断加大人才吸引有效举措,想方设法关心、关爱他们,在他们所顾虑的创业政策、居住、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有效帮助,扫除人才回流路途中的各种障碍,这才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最有效手段。

“人才”回村,必有用武之地,只有让他们感到自己在家乡“被需要”,才能激发出他们更多的潜力与动力。这就需要当地为他们积极搭台子,铺路子,引导就业、创业发展新途径,激发出他们发自内心的一种使命担当。

“本土人才”回村了,还需要让他们的身心再次融入乡村。让真正有能力的人能够以“新农民”的身份,共同参与乡村建设全过程。让“本土人才”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力军,也让他们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受益者。

如今,乡村振兴大幕开启,只有让“本土人才”唱主角,把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不断提升“本土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早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新农村。

新闻推荐

科技赋能 效益倍增 陈杰

金秋十月,从丹凤县商镇沿丹景公路驱车一路向北行约20公里,便到莽岭深处一片开阔地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工厂...

丹凤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丹凤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