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毛坪 李冲

商洛日报 2020-11-20 05:59 大字

毛坪村一角(赵有良摄)

从丹凤县武关镇毛坪村回来快半个多月了,总感觉要写些什么,来述说毛坪村的变化。也许是好长时间不曾动笔的缘故,想好的话语在脑海里倏忽一闪,想要捕捉时,却早已没有了踪影。

如果要细说毛坪的蝶变,我想,还是从10年前说起吧!

2010年,我被组织分配到武关镇工作。以前历史书本中多次提到武关,初到武关镇,我感觉既神秘又陌生,于是在闲暇时间走街串巷,把土地庙、龙王殿、桂花树、龙潭、田家大院、粮站和驿站等地方跑了个遍,还经常站在武关仅存的一段老城墙下,看着远方的日出和苍莽的大山,惊叹造物主的神奇。

武关作为“雄秦秀楚”的过渡段,又处于“秦头楚尾”,自然是“雄”“秀”二者兼具。站在老城墙下,迎着徐徐的清风,脚下便是缓缓东流的武关河。从河床到脚下,大概就是10多米的高度,坡度较急,遍布荆棘。古时候人们称武关是“三秦要塞”“秦楚咽喉”,在冷兵器时代,确实是名不虚传。

旁边水泥浆砌的山墙上,刻着唐代诗人李涉的《再宿武关》: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来武关不久,我就写了一篇《美丽山水说武关》的散文,在文章后面也胡乱地绉了一首小诗:

“商於古道一险关,雄秦秀楚两重天。

扼守要冲连秦襄,盛塞至今美名传。”

我把散文连同后面的几句诗一同投给《商洛日报》,时间不长,被商洛日报副刊《商洛山》发表了。

那个时候,我并不知道,在武关的东边,就是毛坪。

沿312国道往东,到段湾村再沿着毛白路一直往前走,如果没有武关河上的桥,毛坪村就是隔在河南边的一个世外桃源。

毛坪村、段湾村、斜峪村(现在已经并入段湾村)和梅庄村,以前隶属于毛坪乡,后来撤乡并镇,同原楼子乡一起并入武关镇。

说到和毛坪村产生感情,就不得不提原毛坪村党支部书记杨松梅同志。那还是在我做组织干事的几个月,“创先争优”党建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由于要寻找“创先争优”的典型,单位的同事推荐我联系毛坪村党支部书记杨松梅。

2010年的“7·23”水灾给武关镇基础设施造成了较大的伤害,据同事讲,水灾发生的当天晚上,武关镇、村通信中断,武关河水猛涨,被困的毛坪村犹如孤岛一般,杨支书不顾发生次生灾害的危险,连夜徒步从毛坪村出发,从商南县的清油河镇沿着312国道来到镇政府所在地,将毛坪村的灾情及时上报给了武关镇党委、政府,使毛坪村在灾后重建工作中走在了镇村的前列。

联系杨支书时候,毛坪村的灾后重建工作已经基本宣告结束,杨支书不厌其烦地给我列举了毛坪村“创先争优”的典型事例,虽然未曾谋面,但是杨支书和善的态度、朴实的言语,深深地折服了我。

一天上午,我正在办公室办公,杨支书背着背包从院子的台阶上走进了办公室,由于相互不认识,寒暄了几句,同事介绍说这是毛坪村的杨松梅支书,我连忙起来让座、倒水。

村上的干部不好当,更别提女干部了。但是杨支书不一样,她凭着一股实实在在的干劲,愣是让偏僻落后的毛坪村的各项工作走在了镇上的前列,多次受到省、市、县的表彰奖励,杨松梅个人还得到了省委主要领导的接见。

和杨支书熟识后,我们的联系便逐渐多了起来,在武关工作的几年里,每次下乡,我都乐意去杨支书家里看看。杨支书虽然年事已高,但是对村上工作的热情不减、力度不减,在毛坪村美丽乡村建设中出钱出力,赢得了村民的尊敬。

村办公室旁边建有“老杨工作室”,我想,那便是对杨松梅同志工作的最好诠释。

提到毛坪村,就不得不提毛坪村的茶叶。

毛坪村的茶叶,是南茶北移的成功典型,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种茶人的智慧和心血,号称是“中国最北生态茶园生产基地”。现在的毛坪村,门前沟垴、坡坡洼洼都栽了茶树。

虽然移植茶树的第一人我没有见过,但是毛坪村靠栽植茶叶发家致富的人却不在少数。毛坪村有3个茶叶加工厂,金铭茶叶和秦鼎茶叶我都知道,但是打交道最多的还是华薇茶厂。

华薇茶厂的老板张占林,前几年就认识,他既是毛坪村的村干部,也是毛坪村的致富能手,不但经营茶叶加工,还兼做窗帘买卖,在商州、商南都有铺子,生意做大了,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就是他最大的愿望。几年前,我从报纸上看到张占林和女儿张丽年底给群众分红的照片,一沓沓百元钞票,一张张发自内心的笑脸,很是激动人心。

张占林不仅生意做得好,二胡也拉得有模有样,闲暇时间,大伙吆喝一句“让老张来一手”,张占林就悠哉游哉地拿起二胡,和着浑厚的嗓音唱起来,在这个宁静安详的小村庄,别有一番风味。

在村委会办公室旁边,有一间品茶室,装修高雅而素淡,朴实而有韵味。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品茶、观书,其乐无穷!

村委会办公室门前的山上,修有观景步道。沿着步道上行至山顶,石头垒成的界墙、烽火台等军事遗迹依然完好。向远处望去,群山苍苍莽莽;近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带子似的水泥路,消失在蜿蜒曲折的山脚,那就是石门沟的通组路。

2010年,日本在毛坪村石门沟援建一座桥,桥还没有建成,就遇到了“7·23”水灾,堆放在武关河里面的建筑材料被水冲走,几个桥墩连同裸露在外的钢筋,也被水冲得七零八落。

援助建桥原本是件好事,不幸遇到水灾,要在此基础上推倒重建,真是难上加难。

那年的冬天,因为一张几个学生挽着裤腿蹚水过河的照片,石门沟过河难引起了上级部门的重视,在各级领导的关注下,大桥被重新修建起来。

毛坪村有两条沟,其中石门沟我去过几次,那还是镇上组织发放“三问三解”卡片时,安排我们几个年轻干部挨家挨户走访,当时毛坪沟已经通了水泥路,但是石门沟仍旧是土路,一副破旧衰败的样子。

2014年,毛坪村招引到一个散养鸡项目,听说是用鸡蛋清做疫苗,在项目落地建设之初,我去过现场几次。后来,我被组织选派到市信访局挂职,年底县上组织项目观摩,这个项目被作为观摩项目,镇上打电话要我回去帮忙,我匆匆办完请假手续,当天就赶回了武关。那时毛坪大桥已经基本完工,跟几年前相比,毛坪村变化挺大,两条沟的两座桥都已经修通,桥两头的拐角都拓宽了,水泥路加铺了柏油。

那次观摩,毛坪村以散养鸡蛋清做疫苗项目崭露头角,获得了广泛的好评。随后的几年里,毛坪村充分抓住市、县观摩的机遇,镇村干部和市、县帮扶单位积极谋划,扩大了茶叶种植规模,对民居进行了统一装饰,围绕着毛坪茶叶这个特色产业,充分进行挖掘,将毛坪村产业、民居与周围的山、水、林、田、湖融为一体,成了全县乡村振兴的模板、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

新闻推荐

放下法槌拿起扫把 网友纷纷点赞 89岁老人义务扫河堤20多年

最近,抖音上一位89岁的老人火了,他既没有范儿也并不潮,更没有什么炫酷的绝技吸引眼球,可是当他拿起扫把扫地的时候,却令无数网...

丹凤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丹凤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