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京到丹凤支教的父子俩 樊利仁 樊传佩 陈沛坤
“有一种情,始终让人难以割舍;有一种爱,它可以超越千里的时空距离……”在丹凤县第一小学,说起王健和他的儿子,无人不竖起大拇指。
王健是南京市共青团路小学教科室主任,在2019年获评“南京市学科教学带头人”,也是在那时,他被查出患有甲亢突眼症,经过治疗,虽然身体逐渐恢复,但仍需要定期检查和长期吃药。2020年4月,王健看到南京所在学校工作群里发出一条支教申请的通知,在和家人商量后,果断报了名。前往丹凤支教前,王健和主治医生打趣地说:“医生,你给我把‘子弹’备足了,我准备去战斗。”在他的旅行箱里,除了衣服、书籍,还有的就是这些提前开好的药。
“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支教”,这是王健的一个梦想。但是,追逐梦想的同时,也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王健家里有两个孩子,女儿今年刚上幼儿园小班,儿子王璟瑜上四年级,学校离家较远,平时上学都是跟着王老师。王老师去支教,儿子上学接送怎么办?
如何平衡家庭和梦想?这是摆在王健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就在全家都焦灼之际,王健一拍桌子:“要不,让王璟瑜跟我一起去支教?”全家人都睁大眼睛看着他,接着爷爷奶奶都表示不赞同。平时在家生活习惯了,到这么远的贫困山区,而这个小家伙本身就是班级最瘦的一个,祖辈们说什么都舍不得。王健看出了他们的心思,说:“这样吧,王璟瑜四年级了,也不小了,听听他的想法,总可以吧!”
王健握着儿子的手,把他的打算说给儿子听,没想到儿子竟然欣然答应了。王健告诉儿子:“这可不是开玩笑,过去要吃很多的苦。当然,也是一个人一辈子的回忆。”没想到弱弱小小的王璟瑜说:“我可以的!”
王健来到丹凤县第一小学,任挂职副校长,并承担一个教学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不久,王健就初步拟定了一个教研计划,指导老师们使用好新教材。王健多次开设示范课、讲座,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加强校际合作和课堂教学研讨,带动全体教师根据单元要素确定单元教学目标,一系列的研修工作给当地教师们送来了宝贵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给学校的研修工作指明了方向。
由于苏陕教材不一样,王健的儿子小璟瑜在丹凤县除了完成当地学校的学习任务,晚上回到宿舍还要自学江苏的教材。王健除了常规的工作以外,还利用周末时间,到竹林关镇、商镇、铁峪铺镇等多个片区“送教下乡”,一去就是一整天。王健也就把儿子带上一同下乡支教,儿子被安排在旁边的办公室里写作业,王健自己却给其他的孩子上示范课。儿子把作业写完了,有时也会跟着听听报告。回去后,儿子还能跟王健一起探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也能给王健提出建议,比如怎样提问可以让当地的小朋友更容易听懂。
在国庆假期后的月考中,班级有多位孩子的成绩不及格。这些孩子一方面由于基础差,有些孩子连字都不认识也不会写,有些孩子习惯不好作业从不上交。面对这些孩子,王健心里想的只有一句话——一个都不能少。为了让这些孩子能够跟上“大部队”,王健每天利用放学时间,把这些孩子留下来,从最基本的开始补习。一开始,有些孩子还会逃跑,一周以后,每个孩子都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从听写词语,到纠正读音,再到默写古诗……就这样日复一日,坚持不懈。
每次临近放学,小璟瑜眼巴巴地看着爸爸陪伴其他同学,却把自己支走。刚开始,他还不理解,王健安慰说:“你看,我每天都能陪伴你,但是这些同学有很多爸爸妈妈都不在身边,他们更需要我在学习上的陪伴。你说呢?”懂事的儿子点了点头。
王健对儿子说:“跟我过来,就是吃苦的,同时更肩负着把雨花——丹凤两地的孩子联系起来的责任。”
今天国庆期间,王璟瑜特地写了一封信邮寄给他自己原来所在南京班级的同学,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在丹凤县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在王璟瑜的书信带动下,南京市共青团路小学越来越多的学生,和丹凤一小的学生成为“笔友”。这一封封书信,传递着两地的情谊,传承着优良的传统,让大山里的孩子了解外面的世界,也让城市里的孩子了解美丽的山区。
王健说:“支教,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每天默默地坚持,生活虽清苦,但工作有意义。每当看到丹凤的孩子们学习成绩进步时,心里总是十分的高兴和激动。”
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其中的真谛。正是许许多多心系贫困地区的南京人,促使原本落后的丹凤山区面貌发生了越来越大的改变。
新闻推荐
阳光讯(记者韩建军通讯员郑志财贺亚龙)11月2日,在丹凤县商镇老君完全小学,千余师生欢聚操场,四面印有“奉献爱心帮扶山区教育,...
丹凤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丹凤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