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节俭之风吹遍乡野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乡村正在持续发力
?商洛地区村民严格按红白理事会规范的标准“过事”。
本报记者 黄敏
民以食为天。在农村,每逢婚丧嫁娶、庆生祝寿、上梁乔迁等,人们都会操办“席面”,款待亲朋好友和四邻八乡。这是约定俗成的讲究,也是主家的体面。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红白喜事的操办规格一度愈演愈烈,餐桌上的浪费触目惊心。
近几年,“光盘行动”走进千家万户,人们逐渐认识到勤俭之荣,浪费之耻,在餐桌上开始“量力而行”。尤其是伴随着乡村振兴的足音,陕西省各地农村大力推进移风易俗,通过定规矩、立良俗、除陋习、扶正气等多种形式,对铺张浪费说“不”,推动乡村文明蔚然成风。
定下硬框框,为民减负担
近几日,丹凤县竹林关镇竹林关村村民刘兴焕算了一笔账:租借桌椅餐具600元,购买食材烟酒5000元,掌勺大厨600元……加上其他花费,一场白事下来,30桌酒席,共花费1.6万余元。
原来,不久前刘兴焕的妻子过世,按照村里红白理事会提倡节俭办事的规定,他操办了30桌“席面”招待来宾,时间短、花钱少,事办得既简约又体面。
“以前一桌酒席三四百元,一场白事没有三四万元办不下来。”刘兴焕感慨道,“自从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婚事丧事一切从简,省钱省力省粮食。我家条件有限,真要按以前的方式办这事,还得欠下外债。”
为倡导节俭之风,2018年,竹林关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结合乡村文明行动,制定了村规民约,要求凡举办酒席的家庭所请来宾尽量是本家传统亲戚,严格控制桌数和人数,不得大操大办,杜绝铺张浪费。
“面食为主,禁止鸡鱼,一桌酒席不能超过200元。”8月20日,竹林关村党支部书记徐海林介绍,近两年,针对村里红白喜事铺张浪费现象,理事会定下硬框框:谁家过事,必须事先列出举办日期、设席桌数、购买食材渠道等向理事会申报,批复登记后,在理事会成员监督下才可操办执行。
“本村村民无论经济状况如何,必须按照规定执行。不按规定执行的,理事会有权停水断电,情节严重的将取消其相关优惠政策的享受权。”徐海林说,红白理事会成立两年来,遏制了几十起铺张浪费事件,为群众节省100万元左右,全村1100余户村民对节俭办事的规定普遍称赞。
竹林关村节俭办事的良好转变是丹凤县发挥农村红白理事会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节俭新风尚的一个缩影。目前,丹凤县已有137个行政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覆盖率达88%,餐桌浪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餐桌大“瘦身”,带出好民风
8月19日,记者在大荔县羌白镇太丰村偶遇一家村民正给儿子办婚事。现场人来人往却有条不紊,院内墙壁上,村红白理事会“杜绝大摆排场、铺张浪费”的宣传横幅十分醒目。简易棚下,十几桌“席面”已经开席,餐桌上八盘菜摆成圆形,简单清新。
“以前家家户户办红白事,都要讲排场、搞攀比,席面上鸡、鸭、鱼等十几道热菜、凉菜堆满一桌子,根本吃不完。有的荤菜端上来都没人动,太可惜了。”太丰村党支部书记王香会说,大荔农村过事办酒席讲究“九品十三花”,上菜的盘子比老碗大,多为荤菜,吃不完就造成了浪费。
“为了面子,很多人甚至‘打肿脸充胖子’举债过事,不但糟蹋粮食,还让家庭不堪重负。”王会香说,“2018年,我们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重新制定了村规民约,提倡‘人事均等’,合理节制操办红白喜事,把酒席压缩到8个菜,一桌一瓶30元以内的酒,烟要拆开发。简单办事、热情待客,严格按照理事会制定的标准操办。”
不放烟花、不请商演、不大摆宴席,这样的婚事新办、白事简办在大荔县已司空见惯。近年来,大荔县为推进乡村文明建设,出台了贴合民情民意的婚丧嫁娶操办标准,对农村红白喜事程序、车辆、场所、席面等提出建议。目前,大荔县95%的村子成立了红白理事会,为村民提供服务,指导、督促村民节俭过事,为餐桌“瘦身”,带出了好村风,让农民得实惠。
杜绝浪费,提升幸福感
为杜绝餐桌浪费,提升乡村文明,陕西省各地农村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倡导群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狠刹相互攀比、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节俭之风逐步深入人心。
7月9日是白水县林皋镇林皋村村民焦新民的父亲过世三周年纪念日。而过事的前一周,焦新民就紧急召开“家庭会议”,说出了自己准备简办这件事的想法,兄弟姐妹几人一致同意不办“无事酒”,没有通知亲戚和邻里,只是自家人聚在一起,缅怀父亲。
无独有偶,府谷县海则庙西峁村早在2010年就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引导群众革除婚丧嫁娶事中的陋习,免费提供场地,控制办事规模,杜绝铺张浪费。
“农民挣钱不容易,过场红白事花上几万元,经济不好的家庭还得借钱过事,面子好看了,日子却艰难了。”西峁村很多村民对节俭过事的规定大加赞赏,直言有了红白理事会,群众的幸福感也直线上升。
为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保证粮食安全,近年来,陕西省农村结合各地村风民俗,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通过多种形式持续发力。尤其是农村红白理事会,在提倡文明乡风、遏制餐桌浪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净化了社会风气,营造了“简约清新”的村风民风。
手记
建立长效机制 传播文明新风
■黄敏
在农村地区,一家过事就像是村里人的“节日”,主家酒席一摆,全村男女老少都会蜂拥而至,餐桌上吃一半倒一半,浪费现象比比皆是。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而在陕西,全省大大小小的宾馆饭店超过10万家,按照每天每个饭店倒掉50斤剩饭剩菜计算,全省一天浪费掉的粮食就多达5000吨。数字令人触目惊心,“舌尖上的浪费”叫人倍感羞愧。杜绝浪费,保证粮食安全刻不容缓。
对此,陕西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提升乡村文明,通过红白理事会制定了一些硬办法、硬规定,为红白事“瘦身”,为餐桌减压,铺张之风得到一定遏制。但在一些地区,仍有人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特别是红事,饭菜越丰盛越体面。“我花自己的钱办事,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关你什么事?”“过事请客礼尚往来,不上好菜好酒别人怎么说?”这样的质问声不绝于耳,浪费现象也时有发生。
粮食是民生之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节约粮食,杜绝浪费永远在路上。当前,红白理事会已经成为农村杜绝餐桌浪费的有效切入口,除了以树新规、立正气,倡导勤俭节约,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才是治本之策。我们要立足原有规范和标准,紧抓红白理事会示范点,建立议事评选机制和“红黑榜”,转变村民思想,让健康、节约、文明的新风尚吹遍乡野,滋养乡村。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樊利仁)近日,商洛市丹凤县以及竹林关镇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审,棣花镇被命名为“国家卫生乡镇”。国家卫生县...
丹凤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丹凤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