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在教育事业中闪光 白志鑫

商洛日报 2020-07-11 07:55 大字

2001年,她从学校毕业踏入教师行列,先后在丹凤县峦庄镇、铁峪铺镇的乡村小学任教,2008年调入丹凤县第一小学。从教育岗位上的一名新人,到前辈眼里的“好徒弟”、同事眼里的“好战友”、学生眼里的“好老师”,她一直用心用情用爱在教坛默默耕耘,收获了一项又一项荣誉:优秀教师、教学能手、优质课执教者……她是丹凤县第一小学教师马淑珍。

7月3日,在丹凤县第一小学,马淑珍刚上完语文课,不少学生还围着她问东问西。“马上期末考试了,孩子们要问的问题还不少呢!”她爽朗大方,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学生们称她“小马老师”。

三尺讲台勤耕耘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多年来,马淑珍一直秉持着这个理念,自觉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高标准、严要求,不断给自己“充电”。她认真学习新教学大纲,以新思路、新方法开展工作。工作之余,她钻研教材,分析每堂课成功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不断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学中,马淑珍关注每节课的教学效果,从不照本宣科,以各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活泼、上进的课堂学习氛围,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教学。

“在我的课堂上,学生们不用拘泥于形式,尽量‘随意’一点。”马淑珍说,学习本来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所以鼓励学生们在课堂上大胆发言、开拓思维。在她的课堂上,学生总是笑语阵阵。

长期的教学积累,马淑珍的教学风格自成一派,曾多次承担学校、县教育局以及市上组织的示范课、公开课、送教下乡等活动,每次都获得好评。

多年来,马淑珍严谨的教学态度和精湛的教学技艺使学生的成绩不断提高。她所带班级的语文成绩在全校连续多年位居前列。作为班主任,马淑珍不仅提高自己学科的成绩,同时也积极配合其他任课教师提高学科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片爱心育桃李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只有宽严相济、恩威并施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在教书的同时育人。”马淑珍说。

在平时的教学中,马淑珍因材施教,对于一些成绩靠后的学生,她耐心沟通,每天下午抽出一小时为他们义务补课答疑。“有的学生聪明但不踏实、坐不住,我就先想办法增强这些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从被迫学习到主动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基础相对较差,时间长了就心灰意冷,对于这部分学生,作为老师是坚决不能放弃的。要先鼓励他们,在每天的课后辅导中多讲基础知识,逐步增强他们的信心。”马淑珍说,每个孩子都充满无限可能,作为师者,就是要挖掘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对待那些家庭有困难的学生,马淑珍总是格外留意,做到多谈心、多家访、多帮忙、多鼓励,并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趁势表扬,促其发光。学生刘某在班里一直沉默寡言,课堂上大家都积极回答问题时,她总是埋头看书,课后也不与其他同学一起玩耍交流,总是将自己封闭起来。马淑珍多方走访后得知,刘某父母患病,家庭经济状况较差,逐渐心生自卑,与其他同学渐行渐远。如何才能融化她、温暖她?马淑珍从日常的关心入手,及时排解她心理上的困惑,给予她一些帮助,并鼓励她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在马淑珍的悉心辅导下,一学期之后,刘某的性格变得开朗了,积极融入班级生活。

爱岗敬业勤奉献

多年的教师生涯,马淑珍始终爱岗敬业,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认识她的人都知道,她患有慢性风湿、肩周炎。腿关节风湿严重时,一天上课站下来,膝盖以下又肿又胀,晚上回家后,她用热水浸泡来缓解胀痛。她很少因自己的健康原因请假,生怕耽误孩子们一节课。

马淑珍用爱心去感化学生,用真心去打动学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历届毕业的学生中,有的念了大学,有的已参加工作,每到节假日,都有学生回来看望她,和她谈经历谈生活,回忆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无论时光如何流逝,在孩子们心中,马淑珍是值得信赖的老师、亲密无间的朋友。

多年来,马淑珍默默耕耘在教育的沃土上,终获累累硕果。她所带的五年级语文、六年级语文在全县的抽测调研中多次获奖;撰写的论文、教学设计多次获省、市一等奖;参与的课题被评为市级优秀课题,执教的《天游峰的扫路人》录像课获省级优课。她2016年获得“陕西省教学能手”称号,2019年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陕西省优秀教师”。

“因为爱学生,我把一路上的酸甜苦辣,都化作了欢歌笑语,所以也成就了更好的自己。”马淑珍说,“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立足实际,在教育这片田园里勤奋耕耘,积极探索,不辜负领导、家长对我的信任和期望!”

新闻推荐

商洛市法院启动“三秦飓风2020”专项执行行动

本报讯(雷勇刘琳川)按照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在全省法院开展“三秦飓风2020”专项执行行动的通知》精神和要求,市、县...

丹凤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丹凤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