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促增收 记丹凤县委书记郑晓燕
郑晓燕在养驴厂了解产业发展情况郑晓燕了解整改情况“玉华,最近生活还有啥困难没有?媳妇最近身体恢复得怎么样……”
“感谢党的好政策,现在家里情况好多了,请书记放心……”
这是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丹凤县委书记郑晓燕和包扶村武关镇毛坪村群众拉家常的一段对话。
像这样与贫困群众面对面了解脱贫情况的场景常有,郑晓燕遍访全县89个贫困村,带头包抓3个贫困村,联系2个非贫困村,逢会必讲扶贫,下乡调研必看脱贫攻坚,现场协调解决困难问题,限时办理落实到位……随着“脱贫攻坚”的推进,这里焕发出新的生机。
实地协调解决问题
贫困县是脱贫攻坚主战场,作为“一线总指挥”的县委书记不仅要运筹帷幄、谋篇布局,也要身先士卒、冲锋陷阵。
“李琪,你是梅庄村第一书记,你说一下梅庄村今年认领的脱贫攻坚各类反馈问题是咋整改的?”
在丹凤县武关镇梅庄村委会,郑晓燕见到该村驻村“第一书记”,谈话便直奔主题,了解基层干部的心声和建议。
梅庄村在脱贫攻坚中,大胆创新探索“党支部+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贫困户”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昔日“空壳村”向“实体村”加速蜕变。
在郑晓燕带动下,所有县级领导、包扶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周带头驻村工作不少于两天一夜,实地协调解决存在问题;155名第一书记、438名驻村工作队员常年驻村工作;5520名帮扶干部倾心用力、真帮实扶,推动各项扶贫举措精准滴灌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产业扶贫促增收
脱贫攻坚以来,郑晓燕坚持把发展产业、带动就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研究制定产业扶贫规划,提出“三联三带三创”产业发展路径,亲自带队考察、策划项目、争取资金、破解瓶颈制约,因地制宜打好产业发展“组合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筛选发展前景广阔的特色产品,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增强带贫益贫成效,建成了食用菌产业园、西部农特产品加工交易中心、鹤秦服饰等一批带贫益贫成效明显的项目,推动全县形成了肉鸡、核桃、食用菌、中药材、乡村旅游“五大主导产业”和茶叶、魔芋、葡萄、光伏发电、电子商务“五大新兴业态”,今年重点扶持的双孢菇、天麻、核桃、肉鸡、艾草、毛驴“六大产业”扩规增效,村集体经济全覆盖,被列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
为实现全县高质量脱贫摘帽,丹凤县先后开展了“春季强基”“夏季攻势”行动“百日会战”“解剖麻雀”“补缺”“政策复查兑现”等工作,并组建“尖刀班”纠错补短,逐村逐户逐项开展了4轮核查,推动了全县脱贫攻坚质量效益大幅提升。全县2.3万户,8.14万余人如期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建档立卡时的43.7%下降到目前的1.02%,全县脱贫摘帽各项指标已全部达标。
美好生活靠奋斗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考验的是干部对群众的感情,也同时检验我们的智慧和担当。”郑晓燕说,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不仅要严格落实扶贫政策规定,还要在工作机制、方法模式上大胆探索创新,善于科学谋划关联度高、辐射拉动能力强的增收项目,筑牢群众稳定增收脱贫的支撑。
脱贫工作千条线,穿针聚合在基层。郑晓燕带头示范,坚持以脱贫攻坚总揽发展全局,认真履行“一线总指挥”职责,主动担当组织实施、安排推进、统筹调度、督导落实等责任。作为“一线总指挥”,郑晓燕时刻给干部敲响纪律警钟,严格把牢资金使用渠道、审核拨付、验收报账等程序“关口”,常态化加强扶贫资金监督检查,确保扶贫资金每一分都花在“刀刃上”。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但追求美好生活靠的是奋斗。如今,从武关河两岸到丹江之畔,从蟒岭山巅到流岭脚下,入眼皆变化、处处是新景,脱贫攻坚正成为融入丹凤每个人血液的使命与担当,全面脱贫的梦想也愈发接近。
文/图本报记者冀晖
新闻推荐
△12月16日,由南京雨花实验小学主办的“博爱传递暖冬行”公益活动在丹凤县第二小学进行,南京支教教师向丹凤小学生发放学习...
丹凤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丹凤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