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凹老宅到笔架山 笔架山文艺采风活动掠影

商洛日报 2019-11-27 05:57 大字

文/图 赵有良 刘建国 彭刚军

笔架山顶留念

摄影爱好者抓拍动人瞬间

11月23日,天蓝日暖。来自市内外的文学艺术工作者、爱好者和登山爱好者30余人,汇聚丹凤县棣花古镇贾平凹老宅门前,举行攀登平凹门前笔架山文艺采风活动。

棣花镇向南远眺,一座大山的三个峰顶极像一个精美的大笔架,当地人称之为笔架山。在贾平凹先生的作品中,多有笔架山的记述描写,故乡是他创作的不竭源泉,也是他作品独特性的表现。为了研讨地域文化与名人效应,体验商於古道文化风情,激发文艺创作灵感,市文联和商洛棣花古镇乡土文化研究院组织了这次文艺采风活动,这也是市文联、丹凤县文联、棣花古镇乡土文化研究院联合商於古道管委会、棣花景区今年共同举办的系列文化活动之一。

从棣花景区到笔架山顶12公里,一路景色目不暇接,赏千亩荷塘,看丹江绕镇,探南山石窟,登三级小石幢,听山溪轻歌曼唱,攀南山飞瀑大石幢,遥望当年大禹治水居住的羊台山,穿梭林草藤灌攀绕的山间曲径。在贾平凹弟弟贾栽凹带领下,大家沿着当年贾平凹上笔架山割草、砍柴和去山阳曾经走过的线路,听贾栽凹说着当年的艰辛。听着作家当年的趣事,大家感慨万千。也搞清了贾平凹艺术馆和他老家的门楼,为什么门槛会斜着安放,原来方向正对着门前的笔架山。大家一路笑声回荡,疲劳抛却脑后。沿途美丽独特的风光,给参与登山采风的每个人带来惊喜和不同的体验。

登上山顶,鸟瞰深山野菊灿灿,漫山红叶飒飒。笔架山与平凹老家遥遥相对,周围景色尽收眼底,东边的封底沟是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李先念曾在这里打游击,会址保存完好;正南方有两个几十米高的山峰“白娃娃”仰视天空,传说是女娲补天时遗留的;西南的甘河沟有两大奇景“灯柱子”“锅锅灶”惟妙惟肖,传说是刘邦在这里起义用过的灯和锅台。享受着文化的熏陶,欣赏着棣花的美景,体验运动后的快乐,坐在山顶灵感撞击吟诗的火花。大家即席创作朗诵,感叹当年贾平凹与父亲去山阳经过此地去学校确实不易,也深刻地体味到贾平凹先生的作品与滋养他的地域文化是分不开的。

下午3时,登山活动结束。大家不舍离开神奇的笔架山,纷纷表示要学习发扬贾平凹先生不畏艰辛、笔耕不辍的精神,在文学艺术创作道路上深入生活、深入体验、深入探索,为繁荣发展棣花乡土文化和商洛文学艺术事业作出贡献。

新闻推荐

帮你问 丹凤县江岸龙居物业这些收费合理吗?

10月15日读者来电:丹凤县江岸龙居陕南移民搬迁安置房小区物业乱收费,国家电网改造后,每户按房屋面积加收公摊照明电费,没交公...

丹凤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丹凤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