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春走基层民乐园里春来早

商洛日报 2018-02-09 08:40 大字

本报记者 赵有良 汪瑛 胡蝶

2月6日,天气依然寒冷。在丹凤县武关镇南坪村,山间小溪结着薄冰,阴坡上覆盖着积雪,阵阵寒气不时迎面袭来。然而,在民乐现代农业园区一栋栋温室大棚里,却是另一番场景:红彤彤的西红柿、圣女果挂满枝秧;绿油油的辣椒、芹菜一字铺开,犹如一片硕大的绿色地毯;草莓、西蓝花、紫甘蓝迎着冬日的暖阳,在贪婪地吸收着养分茁壮生长,迎接着新春的到来。

“这茬菜正好过年时上市,就是这场雪影响很大!”正在干活的屈祖凤一手提着桶,一手将表面开裂的果子摘掉扔进桶里。她说:“下雪后,一个多星期都没法升降棉毡,棚里空气不流通,湿度大,水汽滴落在果子上,就导致裂果和霉烂。三分之一的果子都烂掉了,可惜得很!”

屈祖凤家住南坪村二组,距农业园区仅一公里,她在园区务工已有7个年头。“大棚刚建好时就在这儿干活,那时候两个娃都在上学,不能出远门打工,这里刚好招工就来了。每天干七八个小时,打芽、除草、采摘,都是手上活儿,很轻松。”屈祖凤说,在园区里打工,工资按天计算,50元到100元不等,多劳多得,一个月能挣2000元。“如今,两个孩子都已经大学毕业,儿子在西安工作成了家,孙子都上学了。”说话间,她一脸的满足幸福,她还强调说女儿还读了研究生,家里现在没有什么负担了,日子越来越好了。

民乐现代农业园区有果蔬基地600多亩,有温室大棚30个。近年来,公司采取以贸促农、以农带工、以工富农的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园区务工,参与产业的形式,带动了周边群众依托产业脱贫致富。

 43岁的陈芬荣是一位单亲母亲,两个儿子一个读大学、一个读高中,家里经济拮据,是南坪村的在册贫困户。2015年,她将家里的两亩土地以每亩1000元的租金流转给民乐公司,她到园区打工。2017年,陈芬荣又通过产业贷款的形式在园区入了股份,年底拿到了2500元的分红,加上工资,她一年收入两万元。陈芬荣说:“以前就是种点粮食自家吃,出去打工还想着家里的地荒了可惜,现在在这儿上班,不用操啥心,去年在亲戚邻居的帮忙下,家里还盖了新房。”

摘下一颗鲜嫩欲滴的草莓放进口里,正在犹豫要不要洗了再吃。管理人员余淑娥笑着说:“不用洗,放心吃,这里的蔬菜、水果都没有上化肥,用的是食用菌废弃物与禽畜粪便混合加工发酵后的有机肥,生长过程中利用锅炉余热产生的大量蒸汽来杀菌,不需要用农药来灭菌除虫,是放心的绿色无公害食品。”余淑娥指着刚刚从大棚里摘出来的西蓝花、黄瓜说:“从明天开始,我们这里就针对春节开始做蔬菜礼盒了,礼盒里面有18种蔬菜,每个品种一斤装。”她说的蔬菜礼盒是园区去年新推出的一种销售模式,因为蔬菜新鲜,而且购买方便快捷,受到消费者欢迎。

园区每天有三四十名工人在干活,女工负责在棚里浇水、采摘,男工负责修棚、销售。今年70岁的金润叶老人是工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位,说起前来干活的缘由,老人眼睛有些湿润。原来,两年前,金润叶老人的儿子因交通肇事罪入狱服刑,儿媳妇在家照看两个年幼的孩子,家里一下子没了经济来源,金润叶老人也想到园区来务工,公司总经理魏万林得知情况后,答应了老人的请求。“我身体硬朗,这里的活儿也不累,干一天就有几十块钱,蛮好的。”老人脸上露出了笑容。

室外寒风起,棚内绿意浓。民乐生态农业园为迎接春节的到来,提前种植的蔬菜水果已红红绿绿地长满30个温室,日产蔬菜3吨左右。“为确保蔬菜及时上市,让市民吃上本地新鲜蔬菜,目前,园区平日用工20多人,采摘、包装、装箱、运送‘一条龙\’,不愁销路,收入有保障,大家在这工作劲头也足!”一位负责人说。

新闻推荐

2018“大秦岭年猪祈福节”丹凤开幕

2月7日,丹凤县龙驹寨街道办南山脚下举办杀年猪祈福仪式,吸引近千名游客围观华商报记者程娟摄2月7日,2018“大秦岭年猪祈福节”在丹凤县龙驹寨街道办南山脚下拉开帷幕,慕名而来的近千名游客体验了“杀...

丹凤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丹凤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