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环保需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更需要认真践行、长期坚持。商洛举全市之力保护丹江流域水质安全的举措,对全省水环境治理起到了很好的启示作用。 水清了,景美了,民富

陕西日报 2017-10-13 07:45 大字

经过治理后的丹江河水清澈见底。本版图片均为王奔摄

腰市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

让守护好青山绿水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位商洛群众的心中。

干净整洁的商洛新农村。

本报记者张权伟康传义

金秋九月,由陕西省环保厅、工信厅、水利厅、旅发委联合开展的“行走三江三河绿染三秦大地”活动暨2017丹江行活动正式启动。

从9月27日至29日为期三天的活动中,活动主办方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10多位媒体记者、网络名人、环保志愿者组成考察队,走访了商洛市丹江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提升工程、商州区腰市镇江山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和污水处理项目、商洛市污水处理厂以及丹凤桃花谷水土保持科技生态示范园等项目。

农村废品能换生活物品,小设备解决大问题

商洛市商州区腰市镇江山村是此次丹江行活动的第一站。

首先吸引考察队队员注意的是一处名为环保超市的门店。该店开设在腰市镇江山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里面,货架上摆放的全是一些绿色环保与清洁产品。据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这个“环保超市”不同于其他普通超市,摆放的所有商品只“换”而不“卖”。也就是说,只要农民把自己家中的生活废品分类后,积攒到一定数量,就可以来环保超市进行兑换。比如160个塑料袋能兑换1包洗衣粉,4.5公斤废铁能兑换1块肥皂。

“随着江山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旅游,给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污染。为了应对这一难题,商州区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在我们这里设立了首个环保超市。”腰市镇副镇长屈金亮说,“环保超市既改变了群众的生活习惯,又实现了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群众得到了实惠,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环保超市的设置只是商洛市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所设体系的冰山一角。为了全面解决当地农村污水排放问题,商洛市还果断采用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实现点源上的污染治理。

风光秀丽的金丝峡是商洛市旅游的招牌景点,附近村镇里的农家乐数量多且分布相对分散,由于管网不通,生活污水的收集与处理成了一大难题。针对农村污水难以集中处理的痛点,商洛市2017年投资20余万元,为卧龙谷、王家坡、太子坪的13户农家乐安装了集成式污水处理设备,有效解决了污水排放问题。

在金丝峡景区沿线一户农家乐门前,记者看到一个直径1米左右的箱子,箱体由7个六边形桶体组成,箱体底部有沉泥装置,污水经过7个桶体7道工序逐个处理后,清澈无味,可直接排放到河里。

这种集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由陕西朗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据该公司工程师安卫军介绍,这种设备每套费用1.5万元左右,如果每天24小时运转,一年的用电成本大约70元。“这套设备实现了分散式污水就地收集、处理及回用,有效解决了山区农村污水处理难的问题。同时,处理过的水可以进行二次利用,大大降低了农户的生活成本,也起到节约水资源的作用。”安卫军说。

事实上,在商洛市,腰市镇和金丝峡景区的环保举措绝不是个案。据悉,从2015年开始,商洛市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着力进行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畜禽养殖等污染防治。目前,全市共建成7个垃圾填埋场、1座垃圾焚烧炉、2处垃圾压缩站、39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62处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17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以行政首长、路长、河长等为代表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基本形成,“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模式不断完善,一体化设备、人工湿地、垃圾填埋焚烧热解等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模式得到推广和应用,农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现象已成为历史。

市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环保项目亦是民生工程

“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守护我们的山水”,这句商洛城乡群众耳熟能详的话语,体现了商洛人民保护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担当精神。

丹江陕西段全长264公里,流经商州、丹凤、商南三县区,流域内人口密集、工业企业众多。2008年,商洛市在市郊建成了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量3万吨。伴随着城市的发展,现在商洛城区一天产生的生活污水量约在4万吨左右,因此商洛市又启动实施了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

商洛市污水处理厂负责人刘华介绍:“目前,整个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正常,出水水质各项指标已稳定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有效改善了丹江流域水质。”

处理污水只是保护水源地的举措之一。据了解,为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商洛市各县区每年至少投入3000万元以上,对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与供水设施无关的建设一律强制拆除;对二级保护区内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设施进行专项集中整治。同时,对于不能满足总量控制要求、不能实现达标排放、不符合产业政策或规划布局要求的建设项目坚决不批。

2013年,商洛市在全省率先实施了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和商洛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策划了工业废水治理及重金属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镇村污水垃圾处置设施建设等8大类、208个项目。之后,编制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三五”规划》,共策划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项目378个,总投资额达53亿元,对水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夯实了7县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治污责任。

2017年9月28日,当考察队一行来到商洛市丹凤县竹林关镇桃花谷水土保持科技生态示范园时,看到的是青山绿水,道路整洁,农舍干净卫生。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行走于此,让人心旷神怡。

然而,这些美好景色,曾经频遭劫难,其中最严重的一次莫过于2010年7月23日丹凤县竹林关镇遭受特大暴雨和泥石流的双重袭击,全镇被泥石流吞没。

灾难让商洛市政府认识到了水土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011年3月,竹林关镇按照“水保生态、科技示范、面污治理、休闲旅游”的思路和要求,以创建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为目标、以实施水利水保项目为抓手的思路重建家园。经过艰苦努力,重建工作现已实现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桃花谷也成了远近闻名的AAA级旅游景区。

如今,竹林关镇被冲毁的山路变成了光滑的水泥路,成为游客在桃花谷里游览的主要通道。之前的地质灾害频发点变成了群众休闲旅游之地,附近农民的生活也变得稳定起来,收入也逐渐提高。

政府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制度,搭建与群众沟通的桥梁

提起垃圾处理场,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臭气熏天,但当走进商洛市金丝峡镇的垃圾热解气化厂之后,这样的印象瞬间被改变。

2017年6月,金丝峡镇垃圾热解气化厂正式运营,日处理生活垃圾5吨,有效解决了金丝峡镇生活垃圾处理难题。这个项目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就近、就地、无害化处理村民生活垃圾,其技术不同于传统的垃圾焚烧技术,而是采用热解气化技术,处理过程中也并未产生过多异味。这项技术被国家环保部列入第五批环境服务业试点项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商洛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建成了5个水质自动监测站、519处生活垃圾处置设施、110台(套)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60处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工程。丹江、洛河、金钱河、银花河、乾佑河等9条主要河流17个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功能区标准,丹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国家Ⅱ类标准,全市10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商洛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任云峰说。

陕西省副省长张道宏今年7月20日在商洛市调研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时,充分肯定了商洛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的显著成效,同时强调要积极推广农村垃圾分类,实施就地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要加强农村环境监管队伍建设,规范网格化监管流程,不断探索和完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

据任云峰介绍,接下来,他们还将继续加强执法监察,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在实施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项目的同时,加强对重点区域和流域总量控制,确保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水质达到规定的环境容量和水质标准。一是设立水源地保护标志,严格控制项目建设,严禁污水直排河道,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杜绝水质污染。二是严格建设项目管理。按照项目审批核准程序,将环境影响评价和水资源论证作为刚性前置条件,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最大程度上减少工艺流程污染,确保“增产不增污”。三是健全生态保护机制。建立完善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健全水源污染事故防范预警应急体系,切实保护好商洛的青山绿水和蓝天白云。

“走访中,我们从小处看到了陕西省‘三江三河\’生态治理和保护的大成效。希望通过此次走访和报道,能进一步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动员公众参与,共同推动‘三江三河\’流域的绿色发展。环保需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更需要认真践行、长期坚持。唯有如此,我们的环境才能得到根本治理。”拥有数万粉丝的微博“大V”李连源这样评价此次丹江之行。

据了解,作为“6·5”环境日系列宣传活动之一,“行走三江三河绿染三秦大地”活动自2016年启动以来,计划连续三年沿陕西境内的汉江、丹江、嘉陵江,渭河、延河、无定河前行,寻找历史文化遗迹,采访三江三河的生态治理与保护成效,探讨三江三河流域绿色发展之路。

省环保宣传教育中心主任冯永强认为:“环境问题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我们的这个活动,起到了与公众沟通的作用,架起了环保工作与社会之间的桥梁。”

新闻推荐

丹凤首届客商大会成功举办

本报讯(通讯员樊利仁冯永发)9月29日,在秦头楚尾的丹凤县,伴随着歌曲《我心何求》、《丹凤朝阳》的悠扬节奏,丹凤县首届客商大会拉开序幕。商洛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俊,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

丹凤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丹凤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