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好了 收入高了 日子美了——丹江流域生态保护现状调查
记者在污水处理站出水口察看水质
本报记者 赵雪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近年来,陕西商洛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以铁腕手段推进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从2013年开始率先在陕南3市启动实施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3年行动计划,实施8大类311个治污项目,总投资约30.93亿元。目前,全市10个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达标率为100%,丹江出省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
据悉,今后四年,商洛计划投资464869万元,围绕农村污染治理等方面,着力实施8类重点项目。
减量化 资源化 将生活垃圾变废为宝
如果不是提前得知采访行程,不是看到门牌上醒目的黑体字标识,几乎很难察觉自己已经走进了一个生活垃圾处理站,全然闻不到一般垃圾处理站那种掩鼻难遮的恶臭。
位于陕西省商洛市腰市镇江山村的江山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是商洛市投建的第一个生活垃圾资源化项目。项目于2017年7月份正式投入运营,工程占地1.5亩,总投资270万元,服务年限10年,服务人口9200人。
据腰市镇副镇长屈金亮介绍,项目遵循“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采用微生物分解与低温碳化双重处理工艺处理生活垃圾。
目前,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包括微生物处理设备和低温碳化炉设备。微生物处理设备主要处理可腐烂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2吨,可腐烂垃圾经粉碎机粉碎后,再由螺旋压榨机进行脱水处理,在高温好氧条件下,经24小时微生物快速发酵处理及二次堆肥后,成为有机肥料,直接用于农业种植和园林绿化;低温碳化炉设备主要处理不可腐烂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6m3,不可腐烂垃圾先经资源化挑拣,剩余的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投入低温碳化设备,经8小时-12小时碳化离子的分解处理,变为陶瓷灰,可用于建材、路基材料及保温材料。
“原来我们都是采用传统的填埋方式处理生活垃圾,这样不仅占地而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通过无害化处理后,垃圾不仅没有了危害,还能降低转运成本,变废为宝,几乎能达到100%的资源化利用。”屈金亮说,资源化处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进行垃圾分类,但目前来说,这个难度比较大。“人的习惯有个养成过程,不要说农村,即便在城市也是很难,大家没有形成分类的自觉性。”
“垃圾资源化处理主要环节在于前端的分类,至于后期处理,只要设备能跟得上就不成问题,难的是如何让大家养成这种环保意识和生活习惯。”陕西省环保厅宣教中心副主任杨松峰表示,虽然目前来看,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成本比填埋要高,但是它的社会价值和生态效益肯定是要高得多,而垃圾处理的最佳方式是从源头上减量化。
为了鼓励民众主动进行垃圾分类,江山村还在紧邻垃圾处理站旁边开设了一家环保超市,农户可以将一些例如塑料瓶、废纸板类的可回收垃圾交到环保超市兑换洗衣液等生活用品。
“我们现在给每家每户都分别配备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让他们在家就做好分类。”据江山村村主任周英民介绍,村里会定期组织培训,给村民普及环保知识。“以前大家都是把垃圾随手一扔,地上、沟渠遍地垃圾,通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农民慢慢尝到了环境治理所带来的甜头,大家也都在积极地做好环保带头人。”
据了解,近年来,商洛市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旅游打造等项目,对江山实施了一系列环保绿化工程,给周边群众营造了一个比较舒适、优美的休闲环境,同时也吸引不少外地游客过来游玩,农家乐由此悄然兴起。
“商州区从2015年开始专门成立农家乐协会,给我们培养农家乐厨师。到现在我们已经有15户农家乐开业营运,每天接待游客量在四五百人。”据周永民介绍,江山村全村343户共921人,常年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外出打工,“那些上有老下有小出不了远门的就在近处打零工,一天能挣100元,但是这样的工作并不稳定。现在环境好了,每逢周末或是节假日就会有很多游客过来吃农家乐,农民的收入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日子也随之好了起来。”
集中处理 单户处理 不让一滴污水直排丹江
作为南水北调工程水源涵养地,“确保一江清水供津京”这句话在商洛绝对不只是口号。但是要真正做到不让一滴污水直排丹江却也很难。
“城市的污水可以集中处理,但是农村由于管网不通,生活污水的收集与处理成了一大难题。特别像在山里,操作起来难度太大,实践性很差。”
针对农村污水集中处理普遍存在的痛点,商洛计划在金丝峡镇首批投放了50个单户污水处理设备。目前已投资20余万元在卧龙谷、王家坡、太子坪等农庄对13户分散户农家乐安装了集成式污水处理设备,有效解决了污水排放问题。
据了解,该集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是整合了A2/O法、接触法(生物膜)和SBR法三种工艺,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特点,进行优化后的生化处理工艺,它由A池、O池、沉淀池及回流、曝气系统组成。
在金丝峡景区沿线一户农家乐门前,记者看到一个直径不超1米5的箱子,箱体由7个六边形桶体组成,箱体底部有沉泥装置,进水经过7个桶体7道工序逐个处理就可进行重复利用。
记者观察了处理后的出水,颜色清澈且无异味。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样的一台设备日处理能力达到0.6吨,能够满足3—10个居民或20—50个游客的用水需求,每套设备费用在1万—1.5万,如果一天24小时运转,那么一年的用电成本就在70元左右。费用非常低,农户容易承担,如果采用太阳能供电,那连电费也可以省掉。
“这种单户使用的集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实现了分散式污水就地收集、处理及回用,实现污水处理由工程化向设备化的突破。”该工作人员表示,这样有针对性的污水处理设施不仅可以解决山区农村污水处理难的问题,处理过的水可以进行二次利用,大大降低了农户的生活成本,也起到节约用水的作用。
着眼生态 造福百姓 倾力打造水土保持示范园
“住在这里的人太幸福了!”在参观丹凤县桃花谷水土保持科技生态示范园的时候,不时听到这样的感慨。
据了解,该生态园始建于2011年3月,按照“水保生态、科技示范、面污治理、休闲旅游”的思路和要求,以创建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为目标,以实施水利水保项目为抓手的思路而建设,到目前基本建成。园区由四条流域组成,总面积41.4平方公里,其中治理面积21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100%,园区核心面积6平方公里,由生态园、科技园、农业园及采摘园和休闲观光园四个子园构成。
生态园建设13类52项工程,重点在于综合治理立体防护示范、点面源污染防治示范、重力侵蚀治理示范、水保科技工程示范和生态旅游开发等方面。共栽植各类绿化苗木231万株,修建主干道4条4.9公里,跨流域调水工程1处,新修排洪渠9.5公里,防洪河堤1.7公里,生态河堤2.1公里,谷坊22座,5座橡胶坝,形成72万平方米的湿地。整个布局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形成了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水保科技生态示范园。
“咱们这个示范园与其说它是一个风景区,不如说是一项民生工程”,据园区管理人员介绍,该园区建设初衷就是着眼于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与建设。“我们的几大核心工程无一不事关生态环保,旅游开发只是一个扩展项目。当然,能吸引游客过来参观和游玩,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是能起到很大作用,除此之外,当地百姓闲暇之时也能有个去处。” 本版图片由王奔拍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倩)丹凤县今年共承办市政协四届一次会议提案35件,涉及脱贫攻坚、棚户区改造、文化体育、美丽乡村、旅游景区开发、城市建设、环境治理、新能源开发等多方面。目前,该县主办的7件提案已...
丹凤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丹凤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